2梅岭三章背景导入背景导入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作者档案作者档案陈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1901年生于四川中部乐至县。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因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7年,被任命为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文题解说文题解说梅岭就是大庾岭,“五岭”之一,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三章,指诗歌三首。梅岭三章是写梅岭山区的三首诗歌。生难字词生难字词阎罗捷报血雨腥风取义成仁yánjiéxīngrén生难字词生难字词捷报:血雨腥风:取义成仁:胜利的消息。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课文解析课文解析1.本组诗歌的小序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❶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背景。❷作用: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的决心课文解析课文解析2.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课文解析精研细读课文解析精研细读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有似李清照《乌江》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意。课文解析精研细读课文解析精研细读2.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声势的浩大。一个“斩”字,把百战将军、十万部属的断头之恨、未竟之志,沉着痛快、笔力干钧地流露出来了。课文解析精研细读课文解析精研细读3.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诗中“旗旗”借代部队;“阎罗”,影射反动势力的头领;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课文解析精研细读课文解析精研细读要读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正气。“意如何”、“艰难”、“招”、“斩”要重读,“斩”要读出痛快淋漓之感。课文解析精研细读课文解析精研细读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课文解析精研细读课文解析精研细读2.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骨的头悬东门典故,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课文解析精研细读课文解析精研细读3.诗中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中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烽烟”,指代战争。课文解析精研细读课文解析精研细读要读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天忘告乃翁”的壮烈情怀。“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二句要扬起,要读出语重心长的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