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有关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2分硬币、两袋盐、水果、饼干、乒乓球等各种物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同学们想不想听童话故事啊!师:动物王国要开有趣的运动会了,动物们都积极地报名了,小兔参加了跳远,小猴参加了跳高,大象参加了举重,小乌龟也来报名了,它参加的是背小动物赛跑,可在比赛时,它遇到了一个难题,需要小朋友的帮忙,大家愿意吗?师:小乌龟遇到了难题是该背小鸡还是小羊去参加比赛才能取得胜利呢?赶快动脑筋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告诉小乌龟。师:小乌龟你来背一背,验证一下。师:现在请大家拿起数学书和一枝铅笔,用两只手掂一掂,互相说说你的感受。二、揭示课题,认识秤。师:通过刚才的背一背,掂一掂,知道物品之间是有轻重之分的,那么怎样来物品的轻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师:克用英文字母ɡ表示,千克用英文字母kɡ表示。师:同学们带来了琳琅满目的物品,真多啊!老师要求大家把带来的物品先放在手上掂一掂,再估一估它有多重,然后告诉同桌。师:学生汇报:估计物品的质量。师:哪个同学有没有办法准确知道物品的质量呢?师:你是看物品包装上所标识的质量对吗?这方法不错。师:比如鸡蛋、苹果等物品没有包装袋,要知道它们的质量怎么办呢?师:你们见过哪秤呢?交流一下好吗?师:今天老师也搜集一些秤,请看大屏幕,并介绍秤。三、操作探究,感悟新知。1、建立克的质量观念。师:请同学们拿起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估一估它有多重。师:要想知1个2分硬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天平称一称(课件)师:再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并让生说一说自己的感觉。师:这1克的质量非常轻,看看学具盒里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1克?师:用手掂一掂你身边的比较小的文具,估计一下它的质量。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师:请同学们出示1袋盐,先估计这袋食盐的质量,再看质量标识500克。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师:1000里面有()个1克呢(板书)师:就是说1000个1克可以用较大的质量单位来表示千克,也可以说1000克=1千克(板书)师:掂一掂两袋盐1000克的质量,再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比一比,有何感觉?师:拎一拎书包,抱一抱同桌体重,并估一估,各重多少千克?师:现在比一比,谁最聪明?出示3000克=()千克,6千克=()克。师:小组讨论一下: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师:对比辩析,填上单位。四、巩固知识,拓展思维(课件出练习)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表现得都很好,小松鼠也来我们的课堂上看你们的表现了,小松鼠要考验一下我们的小朋友,你们接受考验吗?1、填空(1)称较重的物体时,质量单位用(),用符号()表示称较轻的物体时,质量单位用(),用符号()表示(2)1个2分硬币重1()(3)一个西瓜重4()(4)一瓶矿泉水重250()2、判断(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3、找朋友回形针西瓜数学书小朋友4千克30千克300克2克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反思:“克与千克”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克与千克单位,但对于学生来说,在脑子里并没有形成1克和1千克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特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无论是课前情境导入,还是课堂中的实践操作,课后的练习设计,都应以生活实际为基础。1、从课前实践调查入手,初步认识克与千克。在课前,我就布置了回家调查自已喜欢的物品的质量的作业。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直接进行汇报:我的体重是23千克,一袋牛奶的重量是250克、一包方便面的重量是100克,我的书包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