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4)知道机械能和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2.方法与过程:(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机械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3)体验用类比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2)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3)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培养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动能、势能影响因素及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教学难点动能、势能影响因素及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教学准备教学配套用课件、斜面,力学小车,砝码,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活动方案导学策略个性调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阅读课本图片设置问题导入二、新课教学1.由运动物体、弹性物体、高处落下的物体都能做功引出能的概念。2.列举现象得出动能的概念,列举具有动能的物体。3.在活动三中,强调两种实验方法:转换观察法、控制变问题探究: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运动员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为什么越来越快?活动一:认识能列举现象:锤子从高处落下将钉子钉入木头中、拉开的橡皮筋可以将纸团射出、掷出的铅球将地砸出一个坑归纳得出能的概念:活动二:动能1.阅读P30图12-3、图12-4得出动能的概念动能:2.列举具有动能的物体活动三: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1)猜想与假设:量法。介绍小车滑下的速度与高度的关系。4.组内交流列举生活中的动能现象5.活动四中指导学生自制器材,完成探究,并列举生活中的弹性势能现象三、总结提升组内交流小结四、检测与反馈(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物理科学方法:转换观察法: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反映动能的大小控制变量法:(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第一步,先研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要保证运动物体的质量不变.第二步,研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要保证速度不变.(4)分析与论证:通过探究可以发现: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物体的越大,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这个结论?活动四:弹性势能(3)探究:卡片为什么会跳起来?按课本要求制作一个卡片.松开手后会发现什么现象?如果不将卡片压平,放开手后又怎么样呢?2探究:弹性势能与那些因素有关?按课本要求进行实验实验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卡片做功,因此它具有.在一定限度内,形变越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就越.(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这个结论?检测与反馈1.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只苹果放在茶几上,它没有做功,所以不具有能B.百米赛跑中跑得快的运动员一定比跑得慢的运动员动能大C.甲、乙两个物体甲对外做了5J的功,乙对外做了20J的功,原来甲具有的能少。D.一个物体能做功,它一定具有能2.甲、乙两个物体处在同一个水平面,甲的动能比乙的动能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B.甲的速度一定比乙大C.甲做功的本领一定比乙大D.以上说法都不对3.在某次探究活动中,小明对老师给出的“小球在光滑斜面由静止释放时,所处高度越高,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越大,而与小球质量无关”这一结论产生了质疑。他猜想小球从同一光滑斜面上自由滚到底端时的速度——猜想一:可能与小球在光滑斜面上的高度无关猜想二: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有关他选择了一些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图中A、B、C分别表示小钢球在第0.1s末、第0.2s末、第0.3s末所处的位置,钢球1、2、3的质量关系为m1”、“=”或“<”)。(3)在完成了以上探究后,小明继续进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的实验三,根据实验的结果:他得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