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不封阳台》课堂学习活动单一、学习目标1.把握行文思路,学习写作手法。2.品味传神的描写,体悟深刻的议论。3.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课前预习初读课文,自我检测词语掌握情况。写字或注音。鳞次zhì比()shū然()喧xiāo()bèi论()自给自足()翘望()温馨()龟裂()预设状态:学生在课前将本小组错误率最高的字词注音板书到黑板上,小组间互相学习并记录。【师】:同学们,人是从大自然中走来的,所以在人心灵最深处总是眷恋着大自然的。然而,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万能”的人类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当代作家杜卫东的《明天不封阳台》,一起去探讨这个问题。【师】:首先请大家进行活动一,理清文章思路。三、学习过程活动一:理清思路,了解大意。找一找:关于封不封阳台,文中“我”的态度经历了一番怎样的变化?填好箭头图,完成板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一说:文中有一段话写出了作者态度变化的原因,找出来,组内交流。想一想:读完这篇课文,你觉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讲一讲:小组代表对照板书讲解以上内容。全班展示。预设状态:学生自主学习后,讨论交流,将箭头图板书到黑板上,组内试讲,小组代表参照黑板提纲发言。预设答案:(一个学生)关于封不封阳台,作者的态度是这样变化的:要封—→是否封—→不封;(换一个学生回答)作者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为了……为了……为了……(小组成员齐读)(再换一个小组学生)读完这篇课文,我们认为作者要告诉我们: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师】:看来同学们对文章的思路和大意已经初步把握,接下来,让我们以语言赏析为平台,1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根据活动二的要求和提示开始学习第1题。活动二:赏析语言,披文入情。1.再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生动的记叙、传神的描写或深刻的议论。—→读一读,自主批注,组内交流。—→推荐一个句子或语段,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准备好发言提纲。—→组内分工,进行试讲。—→全班展示。预设状态:学生自主读课文,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进行交流;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组间互相交流学习收获;小组代表发言展示,组内成员补充;准备好后回到座位,等待展示;其他组展示时,全班同学认真倾听,准备补充。小组展示,完整表述:赏析一句:(某生)我们小组与大家交流的句子是第×段第×句,(小组齐读或某一学生读这句话),(某生赏析)这句话……,(其他组员补充)对这句话,我还有补充……赏析一段:(某生)我们小组与大家交流的是课文第×段,这一段主要写了……(换一个学生)大家请看第×句(读句子),这句话……(再换一个学生)大家再看第×句(读句子),这句话……预设答案:§2“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留给了昨天的记忆”用对比的手法,既写出了对现实中巨大变化的欣喜,又写出了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回忆中略带忧伤。§2“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渗入泥土中的老酒”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现了往昔的美好已经逝去,不可挽回,只留下让人回味的记忆。§3“十岁的儿子弯下腰……呀,鸽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儿子见到鸽子时的惊喜、激动。§3“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鸽子对人类的害怕,这是人与自然不和谐关系的缩影。§8“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神态描写,表现了鸽子内心的祈求,希望我们能保护它。§9“当汽车进入茫茫草原的深处时……倾听大地母亲的心音。”通过“我”对内蒙古之行的回忆,表现久居闹市的人们,重新回归自然后的激动,表现了“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永恒的家园。§11“原来楼前有一块草坪……留下了多少温馨的记忆。”十年前的画面再现,表现了大自然带给儿子的快乐,体现了与自然和谐、温馨的关系。§9“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一种失落感。”这句话揭示了人类目前所处的思想上的困惑,一方面已经认识到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危害,一方面又享受着物2质文明带来的成果,因此,人类在目前的困惑中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