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口语交际的问题与思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在于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正是言语交际的最终训练目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曾十分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但仅停留在“听话、说话”的层次上,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弱化了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工具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口语交际已经成为现代交际社会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可以说这个目标的提出既向教师和学生发出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交往情绪为基础,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立足学生实际,让每一个学生有话可说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所讲的话题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熟知和喜闻乐见的。对农村孩子来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口语交际内容《该怎么办》一课中,小明帮王爷爷取牛奶的事似乎不太容易理解,这样的话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发话题资源,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玩的玩具,看的书报,听的故事,参加的活动,养殖的动植物,都可以提炼为口语交际的内容。低年级学生不太留意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从中发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美丑善恶,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学生自然有话可说。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野外走走,也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去找找春天,画画春天,这样,在教学时学生就会觉得有很多内容可说了。二、创设交际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有话乐说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口语交际”,是限于特定的交际空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因此,与日常生活中原态的、自然的言语交际活动相比,受到了一些限制。与此恰好相反的是,由于语文学科具有相当广泛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使得课堂内外的活动都可以成为口语交际的内容,交际内容可以是“介绍”类的,“独白”类的,还可以是“交往”类的,“表演”类的和“讨论”类的。课堂教学这种特殊的环境却造成了某些信息的缺失。于是,如何解决交际空间的特定性与交际内容的丰富性所形成的矛盾,便成为一堂口语交际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相似的交际环境,使学生容易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激活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与需求,让他们有话乐说,并在交际的实践中完成交际角色的转换。1、创设表演情境“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的口语表达更符合角色特点。如在《有趣的游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做做平时最喜欢的游戏,再让他们说说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这些游戏怎么有趣,同时让他们懂得怎样遵守游戏规则,怎样和同学友好相处,更应当以这一课为立足点,激发学生更强烈的玩游戏、编游戏的兴趣,使口语交际能力在自主、自觉的活动中不断发展。又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在学完全文后,分别让学生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说说荷叶是它们的什么,学生就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夏天的童趣以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2、创设生活情境口语交际是日常的生活交际,是现代生活必备的生活技能,所以口语交际应设计多样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生活的感知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说得真实,说得生动有趣。如教学《这样做不好》一课时,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