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篮球教学中比赛法的运用句容市职教中心陈斌摘要本文归结了在高中篮球课教学中一些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比赛教学方法,阐明了比赛教学法在篮球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篮球教学比赛教学法控球比赛技术比赛半场比赛全场比赛1前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必须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但如此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在适当的时候,穿插运用一些比赛教学法,无论从生理学或教育学方面来说,都有积极意义。比赛教学法亦即比赛法、竞赛法,是指在一定的比赛条件下,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最大强度来完成练习,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当人的大脑处于良性兴奋状态时,最有利于学会各种运动技能,因为任何技能从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来解释都是条件反射,而当大脑在良性兴奋状态时,最有利于这种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通路的形成。比赛法的特点正是因为有竞争的因素,使参加者情绪高涨,心理高度紧张,精神高度集中,促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机能能力,从而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提高技能。同时,将比赛法运用到高中篮球课教学中,对巩固和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和班级之间的友谊,培养坚强意志和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道德品质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控球比赛2.1二人控三球比赛:两人一组,全班分若干组,相距2米,每组拿三个球,成两列横队站好。持两个球的学生先传球,开始可规定传球方向。在规定时间内,以组为单位,传球次数多者为胜队。2.2停球接力比赛:全班分为4组(人数相等,以下同),在端线处成一路纵队站好,各组排头听口令后立即起动,使球旋转起来停留在指间或用五指旋转球;采用跑、走均可,到达中线绕杆后原练习返回,下一同学接球后如法练习,先结束为优胜队。2.3胯下传球接力比赛:全班分4组,端线处纵队站立。各组排头采用胯下传递球的方法向前场跑动,绕过中线标志杆后再返回出发点,下一同学则可起动。以此方法连续接力,先完成的队为优胜队。3技术比赛3.1运球比赛3.1.1直线运球比赛:全班分4组,每组排头各持一球站于端线,比赛开始,排头运球到另一端线运回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按同样方法进行,依此类推,按完成的先后顺序决定名次,先完成者名次列前。与之相似的半场往返运球或半场和全场交替结合起来往返运球比赛可以照此法进行。3.1.2绕杆运球接力比赛:全班分4组,站立于球场一侧端线,每组前等距离设3~5个标志杆。比赛开始,每组排头各持一球向前运球推进,遇标志杆绕杆运球一圈,然后继续推进,直到最后一杆,绕杆后直线快速运球返回出发点,下一同学再起动,先完成为优胜队。3.1.3运球变向接力比赛:练习准备与绕杆运球接力比赛相同。遇杆时要变向换手运球;返回时也按此法进行。先完成的为优胜队。3.1.4运球追逐比赛:全班分4组,比赛时每组派2人各持一球分别站于中圈与中线的两个交点,(或罚球线的两端)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沿中圈(或罚球弧)运球,(球不能接触圈内和弧线)相互追逐,追到前面人或运球失误时比赛结束与下一组交换。3.2传、接球比赛3.2.1迎面跑动传接球比赛:全班分4至6组,每组6或8人,每组又分成人数相等的2队相对站立,相距3至4米,相互传球后跑到对队队尾,每组派一名裁判员。比赛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按失误的先后顺序决定名次,后失误者名次列先。第二种,按规定的时间(5分钟),看哪组传、接球的次数多。次数多者名次列前。第三种,每组完成100次传、接球,按完成的先后决定名次,先完成者名次列前。3.2.2行进间传、接球比赛: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大组,每组又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站位于端线。间距2—3米比赛开始,每小组排头两人跑动中传、接球至另一端线,然后传、接球返回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按同样的方法进行,依此类推,先完成为胜。3.2.3五角移动传、接球比赛:全班分3组练习,每组分5小组,由①持球,队员按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