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教师素质,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首先面临来自三个方面的考验:第一,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高要求,必然的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课程改革发展和整合的新态势,严峻地挑战着教师单一的学科知识结构;第三,计算机和网络进入教育领域,迫使教师必须接受一次信息技术的洗礼。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一、刻领会项目精神,明确培训目标教育部及市教委把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重点内容,这是基于“民族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教育发展程度不高,文化教育落后,教育观念陈旧,教师素质不高是最根本的原因”的认识。本项目从“三个面向”的战略高度,从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出发,从民族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现状出发,通过具有主体参与的、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培训,使全体教师的素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我们经过反复学习教育部和市教委关于本项目的有关文件后认识到,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既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历了学历补偿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训练等阶段以后,广大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已经不是继续教育的中心工作,同时仅仅进行这些培训也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需要。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新的课程体系及一纲多本的教材体系,教师的教学必须在原有学科体系上引进更多前沿的、综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能对各种课程形态和教材版本做出优化的选择和合理的运用,教育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要求教师能对各种教育媒体进行恰当的、娴熟的组合和运用。通过培训使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及操作能力等方面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同时使教师建立一种新的学习观,即强调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建立在学习者主动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强调学习活动应该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突出创新学习的作用和意义,这是本项目培训的主要目标。对于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者来说,通过培训与实验,力争构建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三大理论体系,即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与方法体系、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也是本项目培训的重要目标。二、全面分析队伍现状,制定培训计划我区现有中小学教师6305人,其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师604人,初中教师2782人,小学教师2919人(含特殊教育教师37人,幼儿园教师4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高中为72%,初中为91%,小学为100%。我们通过对近些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各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回顾和分析认为,经过多年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确实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按照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多不适应之处,教育教学中的应试思想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行为,并且必然的造成教育效果上的弊端,学生在教师所确定的框架中学习的痕迹仍然比较明显,很少创设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习惯的氛围和环境。陈旧的教学手段仍然占领着绝大部分教学阵地,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还不能熟练运用甚至知之甚少。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影响我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按照教育部和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教师队伍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呼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全面启动了项目培训。三、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精心组织培训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广泛动员,营造氛围。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全员性培训过程,培训工作的主阵地是基层学校。为了使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充分认识此次培训的重要意义,我们把《呼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连同市教委13号、123号文件一起印发到全区各学校,同时成立了区、乡、校三级培训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