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陈中学九年级第二次语文周练(气象物候专题)命题人:杨友印练习时间:45分钟学生姓名成绩一、你能用相关的知识来解说下列诗句中存在的物候现象吗?(18´3×6´)1.欧阳修《鸟啼》: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2.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二、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10´2×5´)1.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的“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2.“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为什么“清明时节”会出现“雨纷纷”的情景?三、在学习“气象物候”专题的小组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1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葛天民《迎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四、带有物候现象的成语[不少于4个](8´4×2´)五、带有物候现象的谚语[不少于4个](8´4×2´)六、探究练习(46´)1.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8´)2.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8´)3.古语说“天有不测风云”,现代科技能预测天气,你有什么观点?(8´)4.王之涣《凉州词》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竺可桢先生从物候学的角度,认为应作“黄沙”。“黄河”与“黄沙”,你觉得各是从哪个角度讲的?说说你的理由。(8´)5.数学家华罗庚针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提出质疑。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6´)6.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为什么说“春江水暖鸭先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