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检测量表及幸福感调适计划1.对工作感觉到有挫折感(2)2.觉得自己不被理解(4)3.我的工作让我身心疲惫(2)4.我觉得我过度努力工作(1)5.面对工作时,有力不从心的感觉(4)6.工作时感到心灰意冷(1)7.觉得自己推行工作的方式不恰当(2)8.想暂时休息一阵子或另调其他职务(1)9.认为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好的结果(5)10.我能肯定这份工作的价值(4)11.认为这是一份相当有意义的工作(5)12.我可以从工作中获得心理的满足(5)13.我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和理想(5)14.我在工作时精力充沛(4)15.我乐于学习工作上的新知(5)16.我能冷静地处理情绪上的问题(4)17.从事这份工作后,我觉得对人变得更冷淡了(1)18.对某些同事发生的事情我并不关心(1)19.同事将他们的遭遇的问题归咎于我(1)20.我担心这份工作会使我逐渐失去耐性(1)21.面对众人时,我压力很大(2)22.常盼望有假期,可以不上班(1)校园是教师实现人生理想和生命价值的中心场所,为此幼儿园有责任和义务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那么,如何做才能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我认为: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个系统工具,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全力关注。这里我从社会、幼儿园以及我们教师本人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首先,社会要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社会应当继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为幼儿教师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提供最大的便利条件。同时,幼儿教师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所从事的职业理应得到社会的理解、园长的鼓励、家人的支持、家长的配合。只有让全社会认识到我们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为我们创设一个积极向上、备受尊重的社会大环境,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其次,幼儿园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一,建设民主、平等、尊重的幼儿园精神环境,形成活泼、团结、向上的温暖大集体,是幼儿园领导首先要做的工作。幼儿园要注重集体荣誉感,突出向心力,增强凝聚力,树立协调一致的良好园风、班风、教风和学风等,使幼儿教师在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环境中工作。第二,幼儿园还应根据实际为每一名教师制定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使之与园工作目标相一致,并与具体工作相联系,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潜力,满足其成就需要,又有利于克服教师因能力与目标落差较大而造成的心理冲突,最终使园领导对教师的期望转化为鼓励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第三,作为园领导还应正确对待教师的心理挫折,帮助分析原因,消除障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制定和实施教师心理辅导计划。如建立教师心理档案,开展系列心理辅导讲座,定期开设心理咨询、设置一些让教师宣泄情绪的场所等。还要尽量创设条件为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也可在园内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妥善解决教师间的矛盾冲突。尽量多组织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让教师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状况。最后,幼儿教师本人也要积极主动地维护心理健康,应懂得自我心理保健。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培养自己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往往受到主观态度的影响和折射。乐观豁达的人常会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丧失信心和勇气,能够始终保持愉快而美好的心境,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第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作为我们幼儿园老师,从服务对象看,能和单纯、可爱的孩子们一起,不用考虑复杂的社会关系,不用考虑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本身是我们这一职业最幸福的一个方面。总之,关注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养,其价值是巨大的。一方面能帮助幼儿教师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不断提高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为有关部门制定教师管理政策以及开展教师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幸福意味着幼儿的幸福,意味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更意味着我们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我期盼着有更多的教师在工作中能获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