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游戏一首诗教学目标:1、阅读一组和贴近孩子生活的诗歌,让他们感受诗歌的乐趣,并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有趣的痕迹。2、学习诗意的语言,在学习中激发孩子想象的思维、激发语言的活力。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戏水、沙包、藏猫猫、秋千、皮筋、吹泡泡、上课、故事、做习题、发呆、期待、乐开怀发现:这组词有什么特点?(和我们小朋友的生活密切有关)多好的词语,我越看越喜欢,想挑几个词写首诗送给大家,左思右想,灵感却和我藏起了猫猫,一个也找不着了。可今天一看见可爱的你们,一切变得不一样起来。出示小诗:灵感/昨晚寻找你时/个个和我藏猫猫/现在/倒像小朋友们吹的泡泡/争着抢着/从管子里挤出来/灵感/喜欢和小朋友呆在一起1.你也选择一个喜欢的词,先读一读,再学着老师的样子和大家聊聊。我们比比谁说得有意思。指导交流,相机点评。二、品赏诗歌过渡:大家的生活这么丰富多彩,如果把你们的生活写成诗,一定也非常有意思!快看——出示诗句:谁打得远?谁打得巧?“噗噗噗”——水面上飞起一串音符;“唰唰唰”——水面上飞起一群小鸟。1、河边的男孩在干什么?2、你们有过这经验吗?评评:他打得怎么样?3、从哪儿看出他打得好?“噗噗噗”、“唰唰唰”4、这两个词我们叫它“象声词”。这些象声词,让我们仿佛真的听到了打水漂的声音。这些象声词,这些诗也变得有声有色起来。5、再读一次,读得干脆一点。把瓦片石子在水上飘飞的感觉读出来。6、光读这两句,你们过瘾吗?不急,老师这就把全诗呈现给大家。出示《打水漂》请大家完整地读一读,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7、谁想给大家展示一下的?(学生朗读)6、读这样的诗你喜欢吗?还有谁再来试试看。(再次指名读)这首诗的什么地方让你特别喜欢?【预设:我喜欢这首诗的语句。“小河笑了,跳起了舞蹈。抱着云朵,抱着太阳……”他把小河比作了人。很活泼的小河,你也把小河当作人来说了。因为我们在打水漂的时候,小河也许在和我们我们一起玩呢,所以快乐地笑了。因为这句话把小河拟人化了。尤其是一个“抱”字。】7、大家的感受非常地多。我知道有的小朋友在心里还会默默地和那个小男孩比试一下呢。有的同学可能在暗自得意,我能打七八次呢。有没有这样的想法,举手告诉我。小结:你看,诗人把生活中的游戏写成了诗,让诗传递着这些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地走近这个打水漂的孩子,分享他的快乐。(生齐读)8、诗人把快乐写成了诗。(出示,师读)【一个游戏一首诗】过渡:白天,我们沉浸在游戏的快乐里,到了晚上,在我们安安静静写作业时。你是否会感受到背后有温柔的目光在悄悄地关注着你。出示《月光》月光/依靠在门槛上/看我/静静地坐着/写作业/那深情的模样/真像母亲1、来吧,读读这首诗。(指名读)2、还有谁也来尝试一下?3、读这样的诗,听到这样得朗诵,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预设:我觉得月亮有些奇怪,她为什么不来看我?读这首诗,我想起了星星。也许星星就是月亮的孩子,月亮不仅看着我,也看着他的孩子,也许有时星星缠着月亮讲故事才肯睡觉。月亮是大家的母亲,他就是这样无私的悄悄地把月光洒给我们每个人。】4、你们的想法非常独特,想听听诗人是怎么说的吗?曾经听诗人说,母亲不识字,但她总这样无声地站在我身旁,用柔柔的目光注视着认真的孩子,不管等到什么时候。那神态,温柔慈祥,如同那明媚皎洁的月光。(齐读)5、这一切,诗人捕捉到了,把母亲的专注温柔的神态写成了一首诗。一起来读,感受妈妈的如月光般无声的爱。【出示:一个神态一首诗】过渡:善于观察的人总是能抓住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有大家意想不到的发现。这首诗、这种心情我们应该不陌生。出示《明天要远足》1、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诗歌说的是个什么事?生展示读。2、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急切)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预设:三处“唉”、几处的“翻过来,翻过去”、什么时候才天亮呢?】3、你有过和他一样的经历吗?小组交流,指名说。师:是呀,诗人那么急切,真恨不得把闹钟拨快一点。在这里,诗人用了精确的词语,就把我们心中的期盼描写得这样准确,把心情写进了诗里。(出示)“一种心情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