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的一点感悟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7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这对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品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学古诗文教学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自然融入学习之中,深刻领会古诗文的精髓,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一、在古诗教学中,感受人文熏陶如何在古诗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时刻感受语文带给他们的人文享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拓展式的古诗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读悟和积累,不失为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体会古诗中的优美意境,首先就要读。教学开始时,我先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扫清基本字词障碍后,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自读,能读懂多少就读懂多少,让诗的优美语言带动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很好地理解体会。这样几遍下来,大部分学生都基本了解了《宿新市徐公店》的内容。学生充分展开美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赞美儿童可爱的形象,并将这种美的感受融入自己的朗读之中,在朗读中体验美、感受美、表达美,提高了审美能力,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学的每一部分都应该让学生尝试在前,学生能学会的就不教,确实不能学会的也先学后教。教师让学生尝试朗读,尝试讲诗意,尝试自己解答疑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说明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也有自学的能力,何况他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并非“白纸一张”,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自学,也要提高“含金量”,这个“含金量”就要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语言文字的规律,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让学生在试讲的过程中感悟学习古诗的方法,就使教材的教育价值得到更深的发掘。在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中,体现人文关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人也早已认识到“诗无达诂”,就是说没有惟一正确的解释。一首好诗,正因为可以作多种理解,才让人觉得回味无穷。同时,由于读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解释。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假设,就是为了让学生探讨答案的多样性。这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观念:问题的答案不只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这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只要教师从考虑张扬学生的个性出发,巧妙引导,精心整合,定能点燃创造的火花。二、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理解字词意思,体会诗意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如创设情境教学古诗,利用音乐欣赏古诗,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