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验电器的结构、作用及原理,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难点:原子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实质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生主体四、教学用具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铁架台(附细绳),碎纸屑若干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由电在我们日常生活、现代化社会的应用。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学生自由发言)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开始探究电学最基础的知识——电荷。进行新课:(一)学情了解通过课前预习,同学们获得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讲出你们小组认为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提问,先让学生之间互相解答,部分集中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二)探究释疑分发导学案,帮助学生了解这一节课的任务,同时给小组分配任务。1、摩擦起电让选了活动一的小组上台解说并展示实验。让学生明确: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小组讨论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交流得出结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叫摩擦起电。联系生活: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2、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让选了活动二的小组上台解说并展示实验: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②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③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交流讨论得出结论:(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大家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让选了活动三的小组上台解说并演示。使大家认识验电器的主要构造及作用。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得出: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实验(演示、分组):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拓展延伸:验电器是否还有其他的作用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刚带电的验电器,观察。验电器还能判断电荷的多少以及电荷的种类。4、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伦,符号是C。5、原子的结构元电荷问答形式完成下列知识点:(1)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2)什么是元电荷?(3)原子对外显电性吗?为什么?小组讨论:为什么有的物体能带电呢?比如说:摩擦起电。活动:请两名学生配合一个同学身上贴正负电荷分别两个。另一个同学身上贴正负电荷分别四个,让一个同学拿掉另一个学生的一个负电荷,然后让学生判断他们此时所呈的电性。得出结论: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6、课堂小结与练习见导学案(三)反思与评价1、今天的学习中,谁是你学习的榜样?他的哪些表现值得你学习?2、你们小组今天的合作怎样?是否存在问题?3、谁比昨天进步了?表现是什么?4、知识方面,你学会了什么?5、方法方面,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