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农场中学教师备课专用纸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上册执教:徐淑萍《明天不封阳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阅读课文,在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在文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首先师生共同研读文章内容,理清线索,然后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揣摩语言,体会情感,提高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受伤的鸽子的出现,引出父子对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个问题的思考,学习本文要感受“我”和儿子的美好情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二)难点:学习本文不能让学生过多的停留在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要让他们把这种情感上升为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看一看形态各异的阳台,谈一谈你们家里的房子装修,阳台封了没有?你喜欢封阳台吗?楼房设计为什么要有阳台呢?城市的钢筋水泥也阻隔了我们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于是,聪明的设计师便为我们居住的房屋附设了一个阳台,为我们设计了一个在家中便能与自然张望的窗口。阳台成为每个家庭留给太阳公公歇歇脚的地方。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家家户户的阳台都被厚厚的玻璃、重金属封得严严实实。到底要不要封闭阳台呢?本文作者叙说了自己的一段心灵的历程。可以阻隔城市的喧嚣,可以防尘,可以扩大活动空间,可以美观等。如此看来,封闭阳台有诸多好处,可是本文的作者杜卫东却决定不封阳台了,是怎么回事?就让我们到杜家看个究竟吧!(出示课题)二、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听课文朗读,一句话概括出文章的内容。(本文叙述了“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要封阳台吗?→明天先不封阳台。文章以是否封阳台为线索。三、边读边思,理解课文。1、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2、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3、为什么最后决定不封阳台?提示:父亲仅仅在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吗?仅仅为儿子有个“玩伴”考虑吗?父亲还有怎样深远的思考?大家觉得作者在文中其实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愿望?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五、作者的这种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文中有很多生动传神的描写很能触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深情渴望。下面我们一同来欣赏文中的几个精彩片段。1、什么打动了作者,唤起了他心中的一份柔情?课件:对鸽子的描写部分,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在对鸽子的描写中什么最令你怦然心动?2、读读下面两句写鸽子眼睛的话,讨论问题。-1-南通农场中学教师备课专用纸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上册执教:徐淑萍(1)鸽子眼睛流露出“惊恐”的神色,源于对人类的害怕,鸽子的心灵世界里,存有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可怖印象,它自身就是一只“惊弓之鸟”,它想到的可能就是人类会以多种手段猎杀烹煮它们,对于自投罗网的它更不会放过,因而它无比惊恐。身子“蜷缩”一方面是由于孵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惊恐”。(2)鸽子不“惊恐”了,但它仍是孤单的,弱小的,受伤的,它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眼睛还“紧紧盯着我们。”鸽子可能在想,我受了伤,又要孵蛋,太需要得到你们的保护了,让我能有一个自由进出的通道吧……(这两句话都用神态描写的方法,描绘出鸽子的眼神。前面鸽子的眼神惊恐是因为它刚被人用气枪打伤了翅膀,害怕人类再次伤害它;后面鸽子的眼睛紧紧的盯着‘我们’,表现出它对自己孩子的关爱,而防备‘我们’的心理。”)3、作者此时思绪飘向远方,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情?人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描写草原的部分,远离都市的人们来到草原看到美景有怎样的心情?大家有过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受吗?提示:旅游或星期天的经历感受。大自然是上苍赐予我们人类最好的伙伴。4、动物是如此可爱,大自然是如此多情,可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爱的生灵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呢?课件展示人类残杀生灵、破坏环境的画面。面对人类的种种冷酷无情,贪婪自私的行为,作者发出了怎样深情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