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为了生命的事业VIP免费

教育:为了生命的事业_第1页
1/7
教育:为了生命的事业_第2页
2/7
教育:为了生命的事业_第3页
3/7
教育:为了生命的事业当前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领域都在讨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问题。我们认为,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比其他领域更应该关注这一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关注的不应该是生物学的、工具性的、单向度的人,也不应该是抽象的、普遍的人,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这就是属于每个个体的独特的生命。一、“生命”,教育真正的“家”教育就像一个迷路走失的孩子,他在不停地寻找自己家。或许是因为受《学记》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社会本位传统的影响,新中国的教育一开始就被抹上了浓重的社会色彩。“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就是新中国教育价值的“定音鼓”。不能说这一取向不对,毕竟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国家的事业,教育当为一定的社会、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这一取向把教育的根本任务定位为“社会”,满足社会的要求,服务于社会,成为教育的根本追求,也就是教育所找到的“家”。但我们认为,教育为社会服务,并不等于社会就是教育的家。教育通过人的培养服务于社会,社会与教育的关系当以人的培养为中介。把“社会”当作教育的“家”,根本上模糊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区别,把政治、经济与教育的关系看作简单的主从关系,从政治、经济的性质和任务中直接推演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教育彻底沦为社会的工具。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把教育认定为上层建筑,在“文革”期间把教育干脆看作阶级斗争的工具。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又把教育当作生产力,教育兴国、教育兴省、教育兴市,成为前卫、时髦的口号。1978年作为教育“门外汉”的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的一篇今天看来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文章《重视培养人的研究》,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从1978年于光远先生的《重视培养人的研究》到1989年扈中平先生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①,10年理论界的讨论,教育从社会的工具转到为人的发展服务,“人”取代了“社会”成为教育寻找的第二个“家”。扈文指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这一命题的含义是: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职能,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人的问题是教育的中心问题,人是教育最根本的着眼点。但这里所论及的人,只能是一种普遍的人,是一定社会的具有整体特征的人,而不是具体的生命。当前已不可能有人再把教育视为生产力或上层建筑,视为政治、经济的工具。他们虽然强调人的培养,但却是把政治、经济的要求作为培养人的首要标准,培养的是“政治人”、“经济人”,而不是个体的、具有自由个性的人。我们太关注教育外在价值的实现,教育教人要做螺丝钉,做社会建设需要的一砖一瓦,当个人发展和社会要求发生矛盾时,我们要求放弃个人的利益,而顺从社会的要求。这样培养的人只能成为社会的被动适应者和工具,而不可能成为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体。20世纪80年代,教育回归到“人”,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人的某个方面。先是80年代初的知识、技能(双基),随后是80年代末的智力、能力,再后是90年代强调的非智力因素、情感。知识、能力、情感虽然比社会性更加关注个体的人,但关注的却是个体的单个方面。世纪之交,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三维目标”的提出,课堂生命活力的凸显,关注每个个体生命的发展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主旋律。回顾教育寻“家”的过程,从“社会”摸索到了“人”,又从“人”摸索到了“生命”。在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生命才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真正的“家”。教育只有回归到生命,才能展示出它的无尽魅力;也正是面对了生命,教师才有了他们事业的崇高。二、教育关爱人的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而且生命是有限的,因此,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①扈中平:《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研究》,1989年第8期。1贵的。面对珍贵的生命,教育首先要关怀人的生命。关怀生命,首先要使人敬畏生命,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近日来,“马加爵惨案”的暴光震惊全国,一个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所作所为,让我们触目惊心,让我们深思。有学者在2000年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上指出,自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育:为了生命的事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