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艺术活动注入抗挫“心”能量近日的报道让我震惊:29岁留美博士当年凭借优异成绩考入中科大,2007年毕业后,赴美5年硕博连读,从小到大都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优越感很强的孩子。从美归来,目睹昔日同学在国内飞黄腾达,开宝马、住豪宅,成双入对,就连家乡的堂哥、堂姐也住上别墅,开着小车,内心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感到深深的失落。与一位在某网络公司上班的北大女孩,相亲失败,进一步加强了挫败感,觉得自己一塌糊涂,孑然一身,生不如死,想自杀解脱,于是杀害父母,自杀未遂,所幸母亲抢救过来了。这起事件留给我们的就是中国孩子成长中抗挫能力的欠缺。对这些从小成绩优异的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挫折的承受能力问题不得不真真实实地去关注,去培养。而我们的高效音乐课堂无疑就是陶冶情操,给人传达正能量的最好舞台。它的高效体现在挫折教育润物无声,孩子们在聆听美妙音乐、学习音乐知识、锻炼艺术技能的同时,促进自自身的心理健康,大大加强了抗挫能力。一、小学生抗挫力弱的原因在学校“心语屋”的接待活动中,通过和孩子、老师和家长们的的接触中使我感受到,孩子们承受、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挫折反应也表现的极为强烈。如某班学生明明只因在校被老师批评了几句,而一蹶不振,上课无精打采;还有一个孩子,平常学习成绩优异,由于一次考试没考好,父亲说了他两句,就觉得很受委屈,觉得自己很失败,活着没意思;还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就自暴自弃,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兴趣。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那么,原因何在?是来自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因素的影响,又有社会的渲染。第一,家庭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要什么有什么,家长的过份溺爱造成了孩子性格的任性。他们在受到挫折所产生的消极心理也就是在对其个体需求欲望满足过多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第二,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传统与国外的教育有别。如日本教育是授之以渔,中国传统教育则是坐享渔翁之利。两者相比,即可看出这也是造成学生抗挫折能力弱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艺术教育者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鼓励孩子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应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充满信心地战胜它,打造阳光心态,从而成为生活的强者。二、抗挫力教育的方法与途径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抗挫力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在苦难中成长成材的例子,采用讲道理、引导、设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或挫折,必须正面对待,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朝胜利进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例如,在教授歌曲《爱的人间》时,同学们从歌曲里体会到了,视力残疾的孩子们因为各种原因双目失明,陪伴他们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他们无法看到他们渴望的多彩世界,无法去描绘美丽的画面,他们将双手当作渴求知识的第二双眼睛。但是,他们向往自然、向往光明的心却从未改变,他们总是用灿烂的笑容面对着整个世界的坚强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残疾面前,他们毫不畏惧,勇于向生活挑战,许多残疾人还在各个领域作出了常人无法比拟的事情。处处充满生命的奇迹!如二胡演奏家阿炳、音乐大师贝多芬、他们虽然身有残缺,但他们就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不畏艰难、顽强拼博、奋斗不息的品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的环节同学们无不被那些残疾舞者身处于无声的世界中,却能用曼妙的舞姿,演绎千手观音的场面打动。这些失聪的舞者们之所以会作出如此骄人的业绩,因为他们的心中有爱!身体上的残疾并没有磨灭他们的意志,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强,他们同自己的命运顽强地抗争。传达给观我们的是:“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有千只手来帮助你;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你就会有千只手来帮助他人。”在音乐课的拓展阶段我会选择一些励志歌曲给孩子们听,首先这些流行歌曲比较贴近孩子们的年龄,其次是让孩子们能在歌曲中找到正能量,看到一股年轻的、积极向上的力量,比如《飞得更高》、《阳光总在风雨后》、《男儿当自强》《我相信》和“中国好歌曲”里苏比创作的《Ifyoubelieve》等歌曲,希望他们能在遇到挫折时可以大声歌唱,相信自己能走的坚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