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严九郎(一八七四---一九四五)一九零四年至一九一五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任教。一读课文给下列生字词注音释义:绯红标致瞥见畸形不逊诘责匿名落第托辞杳无消息油光可鉴深恶痛疾再读课文,画出自然段序号简介:鲁迅为何去日本留学在《藤野先生》之前,题名为“琐忆”的“旧事重提之八”的结尾部分,鲁迅曾谈及自己在南京水师学堂肄业、又转至矿路学堂毕业时的经历:“爬上天空20丈和钻下地面20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国外去。”但是到了国外又怎么样呢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喑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1〕本篇据作者一九三一年重写手迹收入。原无题目,下注“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许寿裳在《新苗》第十三期(一九三七年一月)发表的《怀旧》一文中说:“一九○三年他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2〕灵台:心。《庄子》:“不可内(纳)于灵台。“灵台者,心也。”神矢,爱神的箭。风雨如磐,唐代齐己《侠客行》:“黄昏风雨黑如磐”。〔3〕荃不察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轩辕,即黄帝,我国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汉民族的始祖。再读课文,画出自然段序号,划分段落层次:一、(1~3)写见到藤野先生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二、(4~35)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1.(4.5)写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2.(6~23)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写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3.(24~31)写弃医从文的原因。4.(32~35)写与藤野先生告别。三、(36~38)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赏读第一部分:1.如何理解“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为后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2.鲁迅为什么对东京产生失望、厌恶之情?(地?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盘辫子(比喻、夸张、反语)学跳舞(赶时髦)不学无术思想腐朽附庸风雅人!问题拓展:1.作者为什么离开东京?2.为什么活画留学生的丑态?1.2.3对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东渡日本的鲁迅来说,东京居然也和南京一样乌烟瘴气,失望、愤懑、厌恶和急切地要求学到本领以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等种种复杂心绪,都包含在这感触良多的一句话里了。为了寻求救国的真理,他只好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仙台之行。小结第一部分:写见到藤野先生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赏读第二部分,自读,划分层次一、第一层:齐读,思考:1.从东京到仙台六七百里,所见甚多,但文章为什么只提到“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日暮里”联想到多灾多难的祖国,忧国之情(诗?)“水户”崇敬朱舜水的爱国之情从沿途只记得这两个地名,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而这正是作者转到仙台在藤野先生的指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2.我初到仙台受到哪些优待?如何理解我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因为我是唯一的留学生,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了衬托。(正衬)小结第一层:写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了衬托。第二层: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写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全文的重心)自读思考: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形象?1.6~10段对藤野先生进行了那些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特点?文章首先从他的外貌描写(白描)入手,然后通过侧面描写(留级生的介绍),写藤野先生是一位严于治学而生活俭朴的老师2.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典型事例,它们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和品质?1.添改讲义对工作认真负责和对“我”的无私关怀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3.关心解剖实习关心我的学习、工作细致扎实4.了解女人裹脚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生动的细节和精练的事例充分表现了藤野先生这样一位严谨治学的学者和循循善诱的教师的形象第三层写弃医从文,原因是什么?(难点)写了哪两件事?作用?与藤野先生有无联系?2.其中“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