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考试内容能力层级了解认识理解应用1.牛顿第一定律√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牛顿第二定律√4.力学单位制√5.牛顿第三定律√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意义: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或者说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2)公式:F合=ma。(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加速度的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另外,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对微观高速物体,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3.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受力物体两个不同的物体,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一个物体,作用效果可以抵消大小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的性质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大小变化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其中一个力变化时,不一定影响另外一个力4.力学单位制(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间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单位关系。(2)单位制:由许多不同的物理量的单位构成一套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有7个,除基本单位外的其他单位都是由物理公式导出,称为导出单位。力学中的三个基本量:质量,长度,时间。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千克(kg),米(m),秒(s)。5.超重和失重(1)超重:①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或悬绳)的压力(或拉力)大于物体重力的现象。②超重的动力学特征:支持面(或悬线)对物体的(向上)作用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③超重的运动学特征: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它包括两种情况: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2)失重:①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或悬绳)的压力(或拉力)小于物体重力的现象。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时,我们称为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②失重的动力学特征:支持面(或悬线)对物体的(向上)作用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③失重的运动学特征: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它包括两种情况:向下加速运动或向上减速运动。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a=g。6.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本实验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使用的是交变电源,不是直流电源;(3)实验前,要使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重物的质量;(4)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适当增加斜面的倾角,使小车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实验过程中改变小车质量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5)关于加速度的计算,不需要测物块的质量,而是通过纸带求出,所以本实验不需要涉及F=ma的公式。实验仪器也就不需要天平、秒表,但需要刻度尺;(6)物体加速度与它受力的定量关系:a与F成正比;(7)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a与1/m成正比,a与m成反比。7.共点力平衡(1)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有共同的作用点或者这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外力称为共点力。(2)性质: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力平衡,即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一、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2014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真题)如图所示,水平向右飞行的飞机,经过地面O点的正上方时,释放一颗炸弹,不计空气阻力,则炸弹的落点可能在()A.O点B.A点C.B点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答案】B例题2:(2012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真题)固定的粗糙斜面上有一个静止的木箱,某同学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推木箱,但没有推动。则木箱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一定平行于斜面向上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