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呼兰八中吴英香党的十八大对当今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培养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数以忆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亿计的专业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于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素质教育的浪潮愈加高涨。而要想真正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育人是根本,教学是中心,而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素质,以便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创造能力分为特殊才能的创造能力和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对于中学生来讲属于自我发现,自我实践的范畴,是指它所产生的成果对其本人来讲是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如何使学生发现这些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呢?我的方法是:一、营造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若总是绷着脸,不苟言笑,那么师生之间就容易产生一种压迫感,学生不敢大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便无从产生。因此,我在课堂上总是对学生微笑,平等相待。用一种和谐、快乐的情感去影响他们。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其中导入环节对整节课的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经常采用故事导入、歌曲导入、游戏导入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如我在讲《雪》时,就用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导入,把整节课的教学重点和内容在对歌曲的讲解中贯穿进去,使学生在情感和思维上都处于兴奋状态,师生关系相互尊重,和谐相处。这些做法不仅从形式上营造了和谐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师生势必会从根本上打破崇尚权威的思维模式,不再唯书唯师。进而形成民主、平等、探究的课堂氛围,为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合作共学”的方式,奠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生长点。学习是一种综合能力,发挥班级授课制度的优势,进行合作工学,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的有效手段。合作共学的原则是尊重学习的各项权威,承认学生的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情感能力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情感是向学生渗透知识和能力的载体,促进能力提高的催化剂。营造一个良好的事实情感氛围是进行合作共学的前提基础。这就要求教育从思想上把学生视为独立、自主的有人格尊严的人,把师生关系置于民主、平等、合作的位置上,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既有相互协作又有个人探究的创新情境。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在重视师生间信息交流的基础上,加强不同层次学生间信息的纵向交流,构成整个课堂教学的信息交流网络。课堂教学中,集中授课的效率要提高,注重师生间思维、情感的共振,讲要精,要归纳知识、点拨思路、揭示规律、揭示解法,既体现系统性又体现启发性、层次性。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1、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家的一种重要品质。不断强化好奇心,锲而不舍的追求,便可以独辟蹊径,故此在课堂教学中首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前提条件。如我在讲“托物言志”这一写法时,让学生把“托物言志”这一手法与“借景抒情”的《紫藤萝瀑布》进行对比,从中找出他们的区别,学生受到启发,产生好奇心。2、鼓励质疑求异。创新精神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以欲望和好奇心为前提的情况下,还常常需要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而求异是其中追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首先是建立在求异的基础之上。没有求异无所谓创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提高学生返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体方法如下:(1)、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启发学生自觉地探索和发现规律,从多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自学、互学、讨论、引导的方法,使学生多观察、多动脑、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如在讲疑问句分类中的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时采用了引导、讨论的方法,给出各个句型的实例,通过引导,同学们分组讨论,从而得出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允许学生发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