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一、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古代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个体农耕经济的出现及其特点难点: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三、知识梳理(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产生:2、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差别:3、中国古代农业的产业结构:(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1)原始社会(2)商周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4)汉代(5)唐代2、耕作形式的变化:3、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三)水利设施的完善1、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上古时代(2)春秋战国时期(3)两汉时期2、古代农学及水利技术总结(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1)含义(2)原因(3)时间(4)实质2、个体农耕(自耕农或小农经济)的出现:(1)时间(2)原因(3)含义(4)形式与地位(5)影响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一、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难点: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三、知识梳理(一)废井田,开阡陌1、井田制的出现:(1)出现原因(2)发展演变(3)内容2、井田制的性质与实质:(1)性质(2)实质3、井田制的瓦解:(1)概况(2)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3)战国时期的变法(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土地私有制的三种主要形式:(1)君主私有土地(2)自耕农私有土地(3)地主私有第2、土地兼并:(1)不同时期的土地兼并(2)抑制土地兼并(三)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关系(1)含义(2)产生时间(3)逐步发展:汉代;宋代:(4)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比较:产生身份、地位前途对历史的影响租佃农民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无地、少地,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明清时期与地主衣服关系减弱,生产积极性提高,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佃农经济相对于自耕农经济对历史的影响是间接的自耕农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非常脆弱,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自耕农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一、课标要求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过程难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三、知识梳理(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战国至汉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特点: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项目名称特点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2、战国至汉代经济发展的第二个特点:黄河流域一直处于全国经济的重心地位(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中原人口的三次大规模南迁次序项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原因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总体影响(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原因:(1)自然条件因素:(2)政治环境影响:(3)北民南迁的影响:2、经济重心南移过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2)隋唐时期:(3)两宋时期: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一、课标要求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难点:官营手工业的经营特点及地位的变化三、知识梳理(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冶铸:(1)青铜时代:(2)工艺特点:2、冶铁炼钢:(1)冶炼技术的进步:(2)冶炼技术的进步的影响:3、冶炼燃料的进步:汉代——北宋——南宋末年以来:(二)衣被天下1、中国古代的丝织业:2、中国古代的棉纺织业:(三)从烧陶到制瓷1、陶器的烧制:(1)产生与发展(2)古代陶器工艺2、制瓷技术的发展演变制瓷技术的形成与发展阶段时期成就特点与地位形成期东汉晚期发展期南北朝隋唐时期第一个高峰期宋代不填元代第二个高峰期明代清代(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1、家庭手工业:(1)含义产生原因(2)特点(3)发展与作用2、官营手工业:(1)产生(1)特点(2)地位(3)评价3、专业的私营手工业:(1)产生(2)发展(3)经营方式的变化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一、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难点:重农抑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