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栗港镇完全小学导学案课题两点间的距离以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序号总第()节课型新授课课时第()课时主备人喻雪萍教学目标1、在操作试验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知道三角形的边的关系。2、借助拼一拼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重点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难点应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问题课前准备自制课件,小组准备长度不同的纸条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法导学流程导学环节导案学案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例3,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组织学生讨论: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哪条路最近?并说明理由。2、设疑引入: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可以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来解释,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看图交流,汇报并说明理由: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2、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二、自主探究,操作验证1、组织学生用下面每组纸条摆一摆,看哪组能摆成三角形。(1)6、7、8(2)4、5、9(3)3、6、10(4)8、11、112、讨论:为什么第(2)组和第(3)组不能摆成三角形?3、计算验证,得出结论。4、练习,找出优化策略。5、引导学生用这一结论说明例3中的问题1、学生分组进行拼摆2、用每组纸条比一比发现:其中(2)、(3)组有两数纸条的长度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张纸条的长度。3、计算验证,得出结论4、学生口答,发现优化策略5、讨论并说明例3中的问题。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能否围成三角形?2、下面线段中哪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单位:cm)2、2、56、6、63、三角形三条边都是整分米数,其中两条边分别是12分米、7分米,第三边可能是多少分米?1、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3、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分享。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用15根等长的火柴棒摆三角形,长边最多可摆几根火柴棒?1、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学生小组讨论。板书设计两点间的距离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6+7>8能摆成三角形4+5=9不能摆成三角形3+6<10不能摆成三角形8+11>11能摆成三角形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