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实验试题191、以下是刘星测量物质质量、密度时的若干操作,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实验:(1)测量荔枝质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__处.(2)若天平的指针静止位置如下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A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3)测量中,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恰好平衡,则荔枝的质量为______g.(4)刘星学习浮力的知识后,尝试不用天平,利用量筒、小玻璃杯、适量的水测量小石头的密度,实验操作如图丙所示,实验时刘星已分别记录了图丙中V1、V2、V3的值,则小石头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2、回顾实验和探究:(1)叶子和小雨在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实验次数物体m/gV/cm31铝块154202.72铝块2108402.73松木11082160.54松木210200.5①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的;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的.②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______(填“无关”或“有关”).③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图线______反映了铝块实验情况.(2)叶子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时,准备了如下器材:小铁块、细线、盛满水的溢水杯、小桶和______.实验步骤如下:①算出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②把小铁块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并用小桶收集小铁块所排开的水;同时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算出物体所受浮力F浮=______;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铁块所受的重力G;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F浮______G排.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序为:______.请将步骤中空格填好.(3)小雨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分别在毛巾和棉布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在______表面上测力计示数较大.实验说明: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______,摩擦力越大.3、如图所示,一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在水中静止时,刚好有二分之一露出水面.若g取10N/kg,求:①木块的密度是多大?②用手将木块缓慢压入水中,当木块刚好全部没入水中时,手对木块的压力是多大?③盛水容器中水的深度为15cm.若忽略将木块压入水中的过程中容器内水面的上升,则将木块从如图所示位置缓慢压至容器底部,压力所做的功是多少?已知将木块从如图所示位置缓慢压到刚好全部没入水中的过程中,压力是变化的,该变化的压力所做的功,可以用一个恒力所做的功来代替这个恒力的大小等于最大压力的二分之一.3、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仔细观察了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课后复习时.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反复的思考、讨论,提出了对该实验的改进意见,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秤,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F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1)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秤A的示数______;弹簧秤B的示数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弹簧秤A的示数变化量FA′和弹簧秤B的示数变化量FB’,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______FB′(迭填“>”、“<”或“=”),(2)通过分析,你认为应提醒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写出两条)①______;②______.(3)对比图1、图2的两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与原实验比较有哪些优点?(请写出三条)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4、小芳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四步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是()A.F1=F4、F2=F3B.F2-F3=F4-F1C.F1=F2=F3=F4D.上述结论都不正确5、如图所示,一个斜柱状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水,水面浮着一个重为5N的球.如果把球取出,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减少值()A.大于5NB.等于5NC.小于5ND.与球的体积大小有关6、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一次操作过程如图所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