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如何转化班级中的后进生【内容摘要】后进生”就是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后进生的教育情况,标志着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教师要辩证地看待后进生,寻找原因,因材施教,帮后进生树立自信,帮助成长。【关键词】转化班级后进生所谓“后进生”就是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是就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后进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在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中,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一些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现在我们推行的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否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在如何对待后进生问题,后进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如何的去教育与引导后进生的发展是直接的关系着我们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后进生的发展与教育,也直接影响着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否在全面育人,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心理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渴望成功的需求。弗洛伊德说:“人人渴望伟大。”没有人天生喜欢自甘堕落,没有人天生愿意一事无成。在最初的时候,每个人都渴望在某一方面做出优秀甚至卓越的成绩。学生也是一样,当他们看到别人成功的时候,也会产生羡慕的心情,也想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因此,面对班级中的后进生,我们一定要因人而教,因材施教,从真正意义上彻底转变观念和态度,必须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变埋怨为理智努力把后进生教育好,让素质教育得到有效的落实。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要从“病因”上寻找后进生“后进”的原因所在,通过观察与分析,我们普遍认为后进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他们的学习得不到家人的足够关心。很多后进生的父母整天为生活忙碌奔波,或外出打工,或不分昼夜做临时工,很少问及子女的学习情况,致使孩子情感得不到交流,特别是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心理畸形……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作为班主任、科任老师应该进行科学分析,对症下药。那么,我们怎么去关爱和教育这些后进生呢,进而做好转化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去实施:一、用辨证的观点去看待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只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是我们在教育上常常存在的误区,这就使得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以鼓励与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树立起理性的目标。二、是我们要利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发展前景。俗语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哪个都不敢妄断的评价,所以我们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会更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只要我们能够及时的给予他们学习的信心,及时的引导,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个美丽的前景。三、要随时的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即使后进生在学习中出现了一些缺点,教师也必须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教师应该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此时就要有平常的心态: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四,要帮助学困生树立能学好的自信心。心理研究表明,自信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工作的保证。学困生因思想后进,学习较常受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所以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必要的自信和足够的勇气。“我是差生”,“我不会”,“我不行”等消极退缩思想,常支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本应该会回答的题,能做好的事,结果却弄得一塌胡涂。在辅导中,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中的消极因素,树立起能学好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