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人:杨洪群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方法五、效果与反思四、教学设计说课程序(一)、地位和作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课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又是这两节知识的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2.在实验探究中能自主操作实验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2.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由实验现象及数据得出结论。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区分实像和虚像,知道了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都运用了凸透镜使物体成像原理,对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对成像的大小,虚实还处于不解状态,只有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才能完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才能引发他们乐于探索日常和自然现象中的物理道理。二、学情分析本课时以实验探究为主,我采用激趣法,提问法,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相结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三、教学方法四、教学设计新课引入引发猜想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巩固练习新课引入引发猜想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巩固练习新课引入1.有趣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上课时,首先做如下实验:实验:老师拿着一个大大凸透镜贴着脸和远离脸,请学生说出所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凸透镜的成像究竟有怎样的规律?从而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引发猜想新课引入引发猜想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物距u:物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像距v:像(光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实验探究认识实验器材新课引入引发猜想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巩固练习50cm40cm30cm20cm10cm010cm20cm30cm40cm50cmF2FF2F例:f=10cm新课引入引发猜想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巩固练习实验探究实验改进突破难点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1)把物体放在距透镜较远的地方(u>2f)移动光屏观察成像的情况。(2)把物体放在距透镜2f地方(u=2f)观察成像的情况。(3)把物体逐渐靠近透镜(f2fu=2ff2ff2f倒立放大实像u=f不成像u22ƒƒƒ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f=u不成像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