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二)晚唐·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一、形式认读听视频男女声朗读,品评其优劣。解字说诗.wmv二、披文入境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在充分了解有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仔细揣摹,发挥想象,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正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⒈疏通字句⒉思考想象⒊知人论诗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⒈游人只合江南老⒉春水碧于天⒊垆边人似月⒋皓腕凝霜雪⒌还乡须断肠参考答案:⒈应该⒉比⒊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⒋洁白⒌一定,应当写什么①请从词作第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其二)所写的内容。江南好②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③请用三个词语概括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景美情美人美请展开想象,用散文笔调描绘其中的意境。注意点:⒈想象合情合理⒉想象优美丰富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情万种的骨肉。因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迷人,碧绿得比蓝天还要妩媚;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柔情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画舫(fǎng,船),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江南不缺春雨的潇潇,在品酒论诗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销魂,当此际,当睡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是在这样朦胧温暖的光晕是在这样朦胧温暖的光晕中,似弯小月牙儿般的身影款款中,似弯小月牙儿般的身影款款行来,霜雪皓腕捧上江南的米酒。行来,霜雪皓腕捧上江南的米酒。客官请用。客官醉了?哎呀客官,客官请用。客官醉了?哎呀客官,你为何凝视着人家再也不放?你为何凝视着人家再也不放?怎么能放手?酒未至,人已怎么能放手?酒未至,人已醉。明明是历尽了沧海,怎当她醉。明明是历尽了沧海,怎当她低回里秋波一转。求也求不到的低回里秋波一转。求也求不到的因缘,天上人间,竟然、竟然也因缘,天上人间,竟然、竟然也能叫人遇上?能叫人遇上?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情感:语气轻松诙谐,感情醇厚真挚。反映出对江南的极度迷恋和热爱。⒊知人论诗“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背景材料一:《菩萨蛮》(其二)为作者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知人论诗背景材料: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之四世孙。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情感:除了对江南的迷恋和热爱,还有几分对于家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菩萨蛮》(其二)晚唐·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三、技法研究怎么写江南好概括评说点明主旨具体描绘无理而妙反常衬托正写正写侧写(白描)白描:简明生动,不事雕饰。四、课后作业⒈推荐阅读《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⒉搜寻研究1990年语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