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见的成语故事精选【篇一】不常见的成语故事精选楚弓楚得据《说苑·至公》记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楚共王有一张宝贵的“乌号之弓”。据传说这把弓是黄帝遗留下来的,尽管此说难以让人相信,但它无疑是一张绝好的弓。楚共王很爱打猎,经常带着一批随从人员,骑着快马,拿着弓箭,在山野里猎取各种飞禽野兽。有一次,他骑马追逐几只野兽,眼看快要追上了,他想拿出弓箭向野兽射去。不料,弓已不知去向。原来他跑得太快,在颠簸中把弓给丢了。丢了一张制作得非常精美的好弓,随从人员都觉得非常可惜。于是,他们焦急万分地对楚共王说:“大王,让我们回头沿路寻找吧。”楚共王摇摇头阻止说:“不要去寻找了。我是楚国人,这弓丢在楚地,让楚国人拾去了还是在楚国人手里,有什么必要再去寻找它呢?”随从人员听了,钦佩地说:“大王的话讲得真有道理。”就这样,他们不再去寻找弓了。第1页共7页这事传到孔子那里,孔子则不以为然地说:“可惜啊,楚共王的话包含得还不够大。应该这样说:一个人丢失了弓,另一个人得到了,何必一定要是楚国人呢?”人们听了孔子的话,都称赞说:“孔子的话,才真正达到大公的地步了。”【篇二】不常见的成语故事精选楚囚对泣公元2XX年,西晋宗室诸王掀起了一场争权夺利的内乱,十六年间先后有八王卷入这场战乱,史称“八王之乱”。其直接后果是国内生灵涂炭,民生凋敝,百姓被迫揭竿而起。而此时迁居到中原的少数民族贵族也趁乱起兵,争夺统治权。公元3XX年,匈奴贵族刘曜占领了长安城,晋愍帝司马邺出城求降,西晋至此覆灭。次年,南渡过江的皇族宗亲、世家大族与南方世族结成联盟,共同拥立琅琊王司马睿为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这些逃难的贵族、官僚刚有了容身之地,就乐不思蜀重新过起了花天酒地的日子。但是,还有一些人不忘国耻,心系国事。有一天,士大夫们又在建康郊外的新亭聚会宴饮。武城侯周颉闷闷不乐地放下酒杯,叹气说道:“眼前的景色依旧,可是山河破碎,国家巳大不同于往日了。”其他人闻言也伤感起来,想起家园故国沦陷异族之手,全都大哭起来。第2页共7页宰相王导虽然也伤痛,但眼见众人啼哭,就起身大声喊道:“我们现在应该想想怎么为国家出力,恢复中原,岂能像楚囚一样相对哭泣?”他让大家发奋振作,不要效仿春秋时期被晋国俘虏的楚国人那样徒然相对哭泣。王导的一席话让众人备受鼓舞,他们马上停止了哭泣。后来,王导带领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合作,一起辅佐晋元帝,巩固了东晋的统治。【篇三】不常见的成语故事精选箪食壶浆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公元前3XX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齐宣王非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呢?”第3页共7页孟子听完齐宣王的一番话,说:“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古人也有这么做的。比如武王灭商就是如此。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就坚决不能占领。古人也有这样做的。比如文王不灭商就是这道理。现在,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生活。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避开这更为痛苦的日子,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您占领了燕国,统治时间也不会太长的。”“箪食壶浆”即从孟子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