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5日,中国外交部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中国外交与北京奥运”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外交部长杨洁篪说:他认为,奥林匹克宗旨和精神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吻合,道出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心声。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1)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2)国家性质(3)国家力量(4)国内外形势……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伯默斯顿外交无小事。——周恩来根本原则:国家利益至上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义愤填膺地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军阀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回答下列问题:(1)近代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请举例说明。(2)为什么要奉行这样的外交政策?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近代外交政策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①屈辱外交。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原因:①“两半”社会;②国力弱;③政府腐败无能。认识:认识:①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②政府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③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区别:①旧中国:屈辱外交政策;②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国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2、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3、打开外交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4、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毛泽东访问苏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周恩来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一、考点扫描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主要活动和成就。二、命题趋势本讲内容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从内容上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是近年高考的命题重点。从题型看多是选择题,但材料题和开放探究题也大有可能。从命题角度看主要以史实或时事为依托,检测学生横向综合历史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综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在复习时注意把握新中国外交的阶段性,同时综合时政热点深层挖掘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内涵与外延。三.知识梳理根据课文内容,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背景成就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10—1950.10)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参加万隆会议(1955)国际国内二战后世界形势图二战后世界形势图中国中国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对立与斗争黄色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红色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绿色是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551950年12月11日美国《时代周刊》标题:《红色中国的毛》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的表现了意识形态的差异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1)资本主义阵营(削弱)(2)社会主义阵营(壮大)(3)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国际环境目的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巩固政权、保卫和平捍卫主权、打破封锁捍卫主权、打破封锁有利形势(4)新中国的成立不利形势最突出特点四、合作探究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材料二:“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