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众所周知,影响一个人成长乃至成才的两大心理因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一个智能操作系统,它是人们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时进行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活动能力的总和。而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动力系统,它在学生活动中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作用。它包括需要、欲望、兴趣、情绪和情感、意志、自人证物证俱在心、性格、气质、习惯等。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甚至包括身体素质等生理因素。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由此可见,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智力因素作为操作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往往在关键时刻,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智力因素启动认知活动非智力因素激发认知动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是提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中,尽管许多有识之士多次呼吁应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品质,但在一部分家长、学生的思想深处,仍然存在着重“智”轻“非”的倾向。他们认为,只要将来有知识、有能力,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从而忽视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我们知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拥有幸福而完美的人生,是让他们成为有用于社会之材。那么,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和谐的教育:既重视智力开发,又重视健全人格的塑造;既大胆、合理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所以说,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智力开发,而且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因为这些品质、习惯和能力,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学好计算机的学习动机。居里夫人称道好奇心为“科学家的第一美德”。因此,我们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富有探索性、应答性的环境,合理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激发学生个体产生行动的内在心理动力。在生活中,人的行为动机是极其重要,对中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直接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量。一个人的学习主要是受着两种因素制约,一是智力,一是动机。教师不可能从外部给学生智力,更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给予内在的驱动和激励。中学生学习计算机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动机所决定。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而且应当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激发要使学生学好计算机,条件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动机。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良好动机?在基础知识教学阶段,一定要重视关于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基础,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内容的教学。虽然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逐年提高,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也逐年增加。但学生的接触面不广,切身体会不够,对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性,对于计算机技术,是每一个生活在信息社会中的人必须掌握的技术认识是不足的。就是在高中阶段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必要性,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模糊认为。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惧在各种媒体(如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出现的新材料,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合理取舍后,补充到教学中,来加深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的认识,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正确动机。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充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计算机是一种不断迅速发展的工具,学好计算机基础是将来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了便于学生有切身的体会,保持正确的学习动机,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和评估。使学生能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1步,尝试到成功的喜悦。目标的明确,成功的喜悦,都能使学生产生认真学习的良好动机。计算机知识从理论上讲是很重要的,但在具体课堂上,不被学生重视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具体学习阶段的具体学习情绪,加以正确引导。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动机外,非智力因素的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