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的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天空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对天空的蓝,用“湛蓝”、“透亮”、“清水洗过”、“纯净”、“明洁”等词语描述,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将拉萨天空之蓝再现在人们的眼前。设计理念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我国风景名胜,让学生说一说在哪里?2、承接讲述: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3、出示课题:7、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4、通过上一节课对课文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拉萨的天空----)二、精讲点拨,突出天空特点(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听录音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2、这小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板书:湛蓝透亮)什么是湛蓝、透亮?(深蓝透明发亮)3、同学们,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吗?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4、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评价:在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蓝宝石,但还不够湛蓝、不够透亮,这宝石是用清水洗过的吗?(重读“清水洗过的”)再指名读。5、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告诉大家,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呢,因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谁来读好第一个句子?6、正因为如此,拉萨的天空才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谁再来读第二句,让我们看到总是湛蓝透亮的天空。(重读“总是”)。我们一起读第一小节。过渡: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外,还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自然段(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特点?你能用文中的词说一说吗?2、(课件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课件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8、出示多幅图片,并用深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同学们,你们看,蓝蓝的天上朵朵白云随风飘动,碧水之畔绿草茵茵,蓝白相间,碧、蓝遥相呼应,面对如此景色,老师都被深深陶醉了,你们呢?面对这样的美景,会有什么感受呢?9、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请喜欢第三节的读给大家听。2、这一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蓝得让人神往)3、我们一起看看这蓝得让人神往的天空。(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