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散发“有效教学”的芬芳作者姓名:雷燕丽工作单位:王曲街道中心学校教学科目:语文联系电话:13088978849让语文课散发“有效教学”的芬芳【摘要】: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每节课都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习收获,即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那么,我们如何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切实提高四十分钟质量,每天上出更有效的语文课呢?在此,抛砖引玉,浅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关键词】:语文教学教材有效性一、目标明确,有效备课。2011年优秀论文参评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是师生所有活动的方向和归属地,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如若作为课堂引领者的我们不明确一堂课要达到怎样的目标,那么学生的有效学习就只能成为空谈,所以我们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每一堂课确立的教学目标力求准确明了、富有层次。我们应依循课标精神,把握学段要求,深入研读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立课时目标。所确立的课时目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准确明了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同时我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还要有一定的层次。要在了解学生年龄特点、心智水平、生活实际等基础上,找到真正的教学起点,确定全班每个同学都要达到的基础性目标和在此基础之上的适合不同学生的发展性目标,尽可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自己要吃的果子。有效教学,这个“有效”的前提应该是对症下药,深入钻研课本、做好教学准备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深入钻研教材文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是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需要的。我每教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二、真心实意地关注学生。有效的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每一节课,教师都要有责任感去关心每位学生的进退,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尊重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确立我们的教学任务观。从学生的自我表现和讨论交流中捕捉智慧的火花,开发动态的学习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着力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的提高、情感的熏陶上,既要注意学生的当下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用生命影响生命,一心想着儿童,构建儿童语文课堂:①与儿童的天性合作,满足儿童的语文学习需要;②让儿童有效地自主学习;③让课堂成为与儿童分享自由与成长的快乐时空。教师要“据学定教,顺学而导”,要读懂学生的心情和想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关注每个学生,察言观色,与学生心心相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犯错的地方”,要知道学生的需要,把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促进学生课堂动态生成,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成资源,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课堂的精彩在学生,我们要把课堂的亮点留给学生,帮助他们生发和习得,从而不断成长。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