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针”史话——纪念布丰诞辰300周年陈翠花周志鹏(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453007)1777年的一天,一位七十岁的法国老人邀请了许多朋友来到自己家中,他们不是来赴宴的,而是为了做游戏实验.只见那位老人兴致勃勃地拿出一张画好一组等距平行线的纸铺在桌子上,接着又抓出一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针递给客人们,这些小针长为平行线间距的一半.然后,老人说:“请大家把这些针一根一根往纸上扔吧!不过,请大家务必把扔下的针是否与平行线相交告诉我.”客人们一头雾水,但还是个个加入了实验的行列.最后,主人高声说道:“我们共投针2212次,其中有704次与平行线相交,总数与相交数之比为3.142.”这位老人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提高声调说:“这就是圆周率π.”众人哗然,个个莫名其妙.这个老人就是法国伟大的数学家、博物学家兼作家——布丰.布丰于1707年9月7日生于蒙巴尔城,1788年4月16日在巴黎去世.布丰的父亲是蒙巴尔的领主,优越的家庭条件为小布丰获得良好的教育提供了保障.布丰虽然受到的是教会教育,但他酷爱自然科学.1723年,布丰遵循父亲的意愿,功读法律.但事实并不理想——布丰在校成绩平平,没有显露出丝毫的兴趣与潜质.最终,他放弃了搞法律的念头,于1728年进入Angers大学攻读数学.不过在这期间,他也学习了医学、植物学等.1730年,他参与了一场决斗,被迫离开大学,跨越英吉利海峡渡往英国.当时英国的学术氛围正浓,“科学巨人”牛顿虽已去世三年,但其丰富闪烁的理论深深地感染了布丰,年轻的布丰开始潜心研究物理.过了一段时间,其母去世,布丰返回了法国,他一边将英国学者的著作翻译成法文,一边自己进行研究发表论文.期间,他结识了文学巨匠伏尔泰,二人在文学兴趣方面碰撞出了友谊火花.后来,他加入了法国科学院,并于1739年被任命为皇家花园的主任.这期间,他将皇家花园变成了研究中心兼博物馆,公园面积及植物品种都大为增加.1753年,他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文章开头讲的故事是布丰的“投针实验”.这在数学领域非常著名,它推动了几何概率的诞生和发展.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九年级上册“概率初步”一章中有“布丰投针实验”的阅读材料.其实,布丰毕生的主要工作还在于他运用细腻的文笔撰写了《自然史》.这部作品共36册44卷,可谓进化论的启蒙作品.另外,他优美的文笔也赢得了世人的喜爱.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马》以及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松鼠》都是布丰的作品.他对动物描绘的形象生动、趣味横生,让人读起来如沐浴春风中,实在是一种享受.布丰对科学所做的卓越贡献赢得了世人的一片尊敬.欧洲主要国家的科学院都吸纳其为成员,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授予其为“布丰伯爵”.座落在法国修道院旁美丽的布丰公园,正是为纪念布丰而建造,园内还特别修建了布丰博物馆.而法国植物园中的布丰巨塑,更是表达了世人对他无限的崇敬.数学通讯2007年第23期43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邮编430079电话027-67867454投针史话中学生数学2008年1月上24页适合高中学生阅读Email:zxss@chinajoumal.net.cn布丰公园布丰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