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最后一次转变的机会——在期中家长会上的讲话余玉权不管孩子的习惯好还是不好都是我们养成的。人一生有两次重要的转变时期:第一个转变时期是孩子开始上学的时候,突然从自己的在家庭中的个体生活方式变为学校的集体的生活方式。集体的许多规范对他们的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如果这时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他们的重要转变,并且鼓励和督促他们按照集体的要求去做。那么这个转变就会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然而由于对孩子的心疼和溺爱,我们却常常去帮助孩子完成本该是他们自己完成的事情,甚至叫他们只顾自己不管集体和他人的事情,帮他们在没有完成必须的任务时去找理由掩盖等等等等。时至今日当我们发现孩子不听话、懒惰、做事情没有条理、不求上进更不懂得感恩孝敬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问一下自己:孩子难道是生来就这样不听话、懒惰、做事情没有条理、不求上进、不懂得感恩孝敬的吗?我们到底对孩子做了些什么?我们的好心是不是在办一件错事?那么第二次转变时期也就是现在,可能是教育孩子的最后一次最好的机遇。初二年级是学生生理变化、心理变化、学习变化的交会时期。学生随着自己的成长、学习的深入,他们的心中开始面临对许多新的问题的思考,承载着太多的不解和困惑,因而迷惘、焦虑、叛逆甚至另类。而这些表现只不过是他们在寻找一种方式来排解自己内心的负荷,宣泄自己的情感。所以这个时期他们就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的关心、理解和鼓励,我们教育孩子的思想意识也必须跟上他们的变化的节奏,正确认识他们变化的规律,找到疏导他们的渠道。这一时期的教育和管理,要求我们要细心、谨慎、用心、用情,因为它不仅关系着孩子当前的学习,更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发展。虽然我们经常对孩子说:你好好学习将来就会怎么样,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怎么样。但其实我们的这种说法是急功近利的,还没有真正从根本上关注到孩子的一生。试想不懂得感恩孝敬,没有责任心,不知道勤奋努力的品质能使安身立命的根本吗?这样的人能有所成就吗?而这一时期我们对孩子的管理教育工作往往会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1、仍然以看待小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已经在变化的孩子。常听家长有这样的感叹:突然发现孩子再也不是过去的温顺、乖巧、听话可爱了。这种巨大的心理反差自己不能接受。仿佛觉得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过去管理孩子的那一套再也不管用了。自己早已没有新意的那些说教,孩子要么是以沉默来对待,要么是以反抗来对待,要么是以阳奉阴违来对待。这种情况只能说明我们与孩子之间已经没有了共同语言,失去沟通的管理是盲目的管理。没有回应的教育是无效的教育。2、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变化缺少必要的关注。孩子到底有那些爱好,个性特征是怎样的,心里在想什么,每天在自己的房间里究竟在干什么,一概不清楚。而这些是不能只靠孩子来告诉我们的。因为在这个时期孩子有时候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假象。1要想从心理思想上掌控孩子,只有靠我们去细心的观察,去设身处地的思考,关心他们所关心的,思考他们所思考的。找到教育他们的最佳角度,以他们所能认同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在合适的场合就能收到我们预想的效果。否则那些无关痛痒的泛泛而谈,只能像老和尚念经一样,以己昏昏使人欲睡。或者是要求太多让孩子无所适从。3、无原则的退让。现在家中大多都是一个孩子,惯孩子是人之常情,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原则,要有一条不能触动的底线。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发现,有少数家长,这里尤其是少数父亲表现的尤其突出。作为父亲缺乏必要的威信,已经变成了温柔的父亲了。有心疼孩子学习艰苦的,有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步步退让的,甚至还有帮助孩子打掩护,隐瞒孩子缺点和错误的。于是孩子出的问题家长帮他们去解决,孩子忘记的作业和书本,家长一趟趟的往学校送。殊不知这样无原则无底线的退让,只能助长孩子在成长中所暴露的问题,是问题不断蔓延,孩子的要求也会越来越不可收拾。一直到最后出现管不了,不敢管的现象。4、失去信心,放弃不管。当孩子的学习出现巨大的滑坡,甚至非常落后的时候。原先心中的希望就变成了失望。虽然口头上不会承认自己对孩子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