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二十余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做了一些研究,随着思考的深入,逐渐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一,研读好的作品能增长智慧,修炼心灵,提升境界,促进自身的发展。文学作品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世间百态;文学作品是一台大戏,生旦净末丑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以天地为舞台的宏大剧场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展现于我们面前,供我们品评、针砭、颂扬、借鉴。研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增长智慧,修身养性,提升境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二,先沉下心去,走进作品,再抬起头来,跳出作品,才能洞察语文的真谛,才能学以致用。研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研读写人记事的作品,为了能够真正地有所收获,首先要钻得进去,我们不妨设想自己登上了舞台,走进了戏剧,成为了剧中人,和“真正的剧中人”坦诚交流、用心沟通,不仅要详细了解他们的言行举止,还要努力揣摩、洞察支配他们外在言行的内在动机及目的。这样,才能读懂作品中大大小小的人物,才能把握纷纭复杂的事件。但是,如果学生钻进去了,却走不出来,那就大错特错、迂腐可笑了。深陷文学作品中人与事、情与理的漩涡,无法超脱,那样只能把学生培养成饱读诗书却不能学以致用的书呆子,那是和语文教学的目的相违背的,是和我国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的。所以,不走进作品,不能体察其细微、理清其脉络;不跳出作品,不能把握其实质、洞察其真谛。三、语文教学要高举“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这面大旗。语文教学不能停留于对词汇的积累,不能满足于对文章脉络的梳理,不能沾沾自喜于对文章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归纳。作为一门学科,语文要有自己不落的旗帜,要有自己高扬的灵魂。我认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可以作为语文的旗帜与灵魂。“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要求语文老师要用心陶冶学生的情操,努力提升学生的品德。一个人的成与败,得与失、福与祸,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更取决于情感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我相信:“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这面旗帜能引领学生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书籍中超脱出来,卓有成效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造福社会。上述只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其中如有不妥、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