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以生为本,打造魅力课堂VIP免费

以生为本,打造魅力课堂_第1页
1/7
以生为本,打造魅力课堂_第2页
2/7
以生为本,打造魅力课堂_第3页
3/7
以生为本,打造魅力课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感慨吧,因为小学信息技术不属于正式考试的科目范围,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往往忽略了它的重要性。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却不能任由这种思想主宰我们的行动。我们更应该去探索适合我们这个学科的教学模式及方法,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同样充满魅力,充满智慧,让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上能真真正正地学到信息技能。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一下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点滴感悟。一、匠心独具,用“心”备课用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知识如何传授、学生如何调动;哪些需要老师讲、哪些又可以是学生自己学;课堂环节如何安排?难点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在备课时考虑到,只有想到才能做好。在信息技术课的设计上,我习惯于采取一个主题贯穿整个课堂的构思模式。在一个大的情境主题下,通过闯关或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完成任务驱动。例如:《网上“宝贝”大搜索》这节课,我就选用了时下当红的魔术大师刘谦贯穿了整节课。学生通过想了解刘谦的信息资料引出了搜索引擎;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刘谦的魔术知道了关键词的重要性;通过揭秘魔术的奥秘学会了文字、图片、视频的搜索方式。这样一节普通的信息技术课,学生上得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效率自然也提高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经常上网查找一些好的教学设计,然后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灵活运用,效果显著。二、以生为本,“活”用教材一部好的影片因其题材好、内容新颖、情节耐人寻味,而吸引观众。那我们的学生学习知识不也是一样的道理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惟教材,只惟学生,一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努力把教材用“活”。例如:2册第一课讲计算机的硬件时,学生对于主机箱内部的CPU、内存、硬盘等这些硬件非常陌生,在教学时简单让学生看看课本上的图片也可以,但我想,那样学生印象绝对不深刻。另外,对于现在电脑早已成为家中的必备之物来说,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对它多些了解。本着这样的想法,我总是为学生准备几台废旧的主机,将其拆开,把每一硬件的名称与位置及功能为学生一一介绍,同时也让他们亲手去摸一摸,拆下来,安上去,真真实实的感受一番。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像我们平时使用的电脑,好多都是因为内存的松动而导致电脑无法使用,这样的情况我也会跟学生简单讲解,让他们能在突发情况时做一回让父母和家人骄傲的电脑小技师。还别说,课下真有学生回家亲身实践的呢。再如:2册第三课学习输入汉字,教材重点讲解的是“智能ABC输入法”,可我们现在谁还用这种输入法。在智能化和人性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拥有灵活的课堂调控能力。我是直接给学生讲解搜狗输入法的。特别是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搜狗输入法非常熟悉,只不过他们基本都用完整输入法。我发现有的学生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输入,有的则正好相反每次输入一句话。当然,这两种输入方法我都不提倡。一是速度慢,二是选字不方便。了解到学生的操作后,我找了一段文字,运用词组、不完整相结合的输入法,跟几个学生PK了一下。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全体学生亲眼看到最终的结果,让他们首先从心底里佩服我。这样,再跟他们讲解词组输入法及不完整输入法时,他们就很认同,学起来自然也很专心。当然,无论对教材内容做何处理,身为信息技术教师,还必须考虑到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该如何对教材整体的衔接过渡进行适当处理;还有就是所教授的知识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只有多方面统筹兼顾,考虑周全,才能真正用“活”教材。三、密切联系,前后贯“穿”我们小学信息技术的这四册教材包含五大模块。看似每一模块都有其独立的知识点,但模块之间却蕴含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单为教学一册教材而教学,而要将四册教材用一条长线“穿”起来。例如:2册第四课《文件和文件夹》的学习。这课在四年级上学期,也就是第1册画图软件的学习时,就提前跟学生讲解了如何建立文件夹。当时是让他们在D盘中建立以自己班级命名的文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以生为本,打造魅力课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