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大课间的有效安全策略吕朝远(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插花小学236136)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种新型学校体育组织形式,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还能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专家指出:活泼、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大课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发展的源泉。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那么我们如何安全有效地实施大课间活动呢?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行动,认识决定高度。学校应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态度,搭建出一个健康、活泼以及安全的大课间活动平台,让学生能真正从中获益。我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首先作为校长要高度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把其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全体教师认识到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学习;德育处,少先队积极配合,做好监督和检查;后勤做好场地器材维修和添置;体育组积极负责训练和沟通协调;学生认真练习,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把身体好和学习好放在同等的位置。只有当大家都形成“健康重于一切”的共识后,大课间活动才能生机蓬勃地开展起来。二、沟通是实施的屏障学校体育教研组长,是大课间活动的主要策划和落实者,必须协调好各种关系,进行必要的沟通。首先与校长进行沟通,做好其思想工作,让其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第二,与德育处、少先队及时沟通,让其协助进行宣传和安全知识教育等工作;第三,沟通好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关系,明确各自职责;第四,体育教师之间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将大课间具体实施环节抓好抓实;第五,协调后勤,积极做好设施、器材维修和添置。真正做到校领导、班主任,体育老师,科任老师责任明确,各司其责,这是大课间安全有效开展的基础与保障。三、人员是实施的主题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才会行之有效。作为学校领导层面主要是把握教育方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其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活动计划制订和督促实施,落实时间和管理人员,明确工作量与工作职责,保障开展活动所需经费。作为体育教师层面主要是根据学校活动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方案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体育传统、特色等具体情况来制定,并组织、指导和评价大课间活动,方案要有活动内容、进退场设计、场地安排、器材分配、管理人员分工、评价办法、信息反馈等。班主任是具体操作层面,是大课间活动的主要管理者,要根据活动方案组织和指导学生有序地开展活动,并充分调动参与积极性。三个层面中体育教师与班主任是关键,只有管理到位才会保证活动质量,才不会使大课间活动制度有效开展,避免纸上谈兵。四、预案是实施的载体大课间的活动形式多、范围广极易导致不安全因素的产生,为此,学校适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制定出相关安全预案和防范措施,健全周密细致的安全体系。比如要求学生集体下楼实行分楼层错时制和楼梯安全值班制度,并按班级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班主任跟班进行现场活动指导,杜绝了学生活动时的安全隐患。五、评价是实施的促进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大课间管理评价制度,既能保障大课间活动有效、安全地实施,也能促进大课间持久地开展。评价内容应包括项目安排、组织实施以及安全措施等多个维度。笔者学校制定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办法时,就把评价标准和要求告知每个师生,并组织人员对每次活动进行检查、督促,并把带班老师临场指导和安全管理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每次大课间组织体育骨干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做到每日一公布,每周一评比,每学期一总结,始终与班级评优评先挂钩。学校还应组织人员定期检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确保安全使用,以减少和避免校园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六、后勤是实施的保证体育场地与器材是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在活动开展时因参加人数较多,涉及面较广,学校现有器材远远不够。面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器材的配备与管理。通过行政手段,创造条件增添体育器材。学校根据自身财力,量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