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杜甫的一首诗VIP免费

杜甫的一首诗_第1页
1/13
杜甫的一首诗_第2页
2/13
杜甫的一首诗_第3页
3/13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宗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杜甫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用典:①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②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可解释为表面上是以诸葛亮、公孙述终归“黄土”自我安慰,而实际上充分传达出诗人情感的矛盾和苦恼,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一种无奈。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感叹。忧国忧民的圣哲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文章憎命达”这句话。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羸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已。【应用角度】“怀才不遇”“忧国忧民”“人生的价值”等。用典手法定义: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的史实或语言文字,而增加词句的含蓄与典雅,即称“用典”。作用:典故的使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余韵盎然、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分类:用典从形式来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立场、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本诗在写景方面很有特色,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艺术效果。★2、本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在表现手法上使用了典故。三四句隔江的歌女还在唱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当年陈后主每日寻欢作乐,终于为隋朝所灭,如今歌女还在唱这支“亡国之音”,诗人内心不胜感慨。“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前世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思忧国情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杜甫的一首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