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教学案例西岩坊中学 刘飞娥本文是一首诗,既然是一首诗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朗读和理解课文。于是我就确定了一个原则: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 关于朗读,我设计了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朗读促理解。 关于理解,我准备从三个角度入手:老虎的形象、观众的形象、诗人的形象。抓住一个关键点“我终于明白……”,以这个关键点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主题,在学生把握有误的情况下,抛出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遭遇,对照老虎的遭遇,这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老虎的形象中有诗人的影子;原来本文采用的象征的手法;原来本文是告诉我们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的。这时主题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在感悟老虎、观众、诗人形象的时候,学生能品析出很多感情,比如对老虎的同情、敬佩,对观众鄙夷主题理解到位,感情感悟深刻,这时学生朗读就会更上一个层次,能达到以理解促朗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二、呈现目标(1 分钟) 生阅读目标,解读目标。三、展示学习(10 分钟)1、汇报作者。2、汇报字词。3、朗读诗歌。科学评价。四、释疑探究(20 分钟)1、 小组代表生成问题,板书有价值的问题。2、 小组内讨论以上问题,师参与有效指导。3、 师生互动,研讨解决以上问题,科学有效评价。问题:华南虎的处境,个性,观众的态度,本文的象征意义。明确:这是一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但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山林。它高傲不羁,虽身陷囹圄,骨子里却蕴藏着涌动的威严,反而压迫、威逼着囚困它的人们。它不屈服于压迫,勇于反抗,破碎的趾爪在“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抓出了“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它向往苍苍莽莽的山林,追求自由独立。“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从华南虎身上,我感到一种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灵魂被震撼而觉醒。(对学生合理的评价给以肯定)诗中的“观众”冷漠无聊,灵魂麻痹,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有时还会助纣为虐。被冰冷无情的“铁笼”囚禁的华南虎是一个不屈灵魂的象征,它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