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XX县区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强县的调查发展繁荣民族文化打造“中国文化强县”马尚云20XX年第10期——文化建设XX县区是长江流域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著名的“长阳人”故乡、巴人故里和土家族发祥地,具有悠久灿烂的巴土民族文化。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我们将抢抓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文明湖北”的重大战略机遇,始终坚持“文化先导”战略,致力打造“中国文化强县”。通过深入实施“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工程”,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筑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精神高地”,为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新贡献。提升“四力”:彰显“中国文化强县”坚持“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长阳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极大释放文化生产力能量,充分展现文化助推发展的巧实力。一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彰显长阳民族文化品牌形象。始终坚持文化XX县区、文化立县不动摇。通过抢救发掘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让独具特色的土家族撒叶儿嗬、长阳山歌、薅草锣鼓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保护,形成文化品牌,成为长阳的独特标志和文化符号,以此不断扩大长阳的开放度,提升长阳的知名度、美誉度,全面提升长阳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长阳建设中国文化强县的精神驱动力和文化影响力。坚持倾力擦亮“巴人故里、土家族发祥地”的金字招牌,进一步提高长阳“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知名度,让“文化长阳”成为一张瑰丽的名片。二是提升文化产业实力,彰显长阳建设文化强县的创造力。坚持“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打造民族精神、提升精神区位、推动跨越发展的“大气场”。近些年来,长阳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发展民族教育先进县”、“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20XX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这些来之不易的第1页共5页殊荣,更加坚定了我们把长阳打造成中国文化强县的信心。三是提升文化生产力,彰显长阳民族文化异军突起的发展实力。坚持向文化要生产力,不断把长阳富集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发展优势,使文化生产力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从而进一步推动长阳经济社会的全面开放,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崛起。近些年来,全县通过文化旅游大融合,坚持以生态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使长阳清江画廊成为鄂西圈旅游核心景区、中外游客心驰神往的三峡旅游目的地。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巴土文化的吸引作用,放大“湖北旅游强县”效应,抢抓省委、省政府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开发等战略机遇,把清江画廊打造成“生态文化旅游航母”,使长阳成为国外游客来中国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四是提升文化助推发展的巧实力,彰显长阳“投资洼地”效应。坚持以“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理念,着力践行先商后政、重商崇企的发展文化,维护发展环境,筑巢引凤,全力打造健康食品、矿业、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等四个百亿产业集群,使长阳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近些年来,长阳成功引进首钢、北大荒和华新水泥等3个中国百强企业,近年新引进项目100个,到位资金200亿元。我们将乘势而上,强化招商引资,加快把长阳打造成“经济充满活力的财富宝地”。推进“四化”:支撑“中国文化强县”坚持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促发展,不断强化政府引导、推动发展的作用,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之路,增创长阳文化发展新优势。一是推进文化事业工程化。长阳从2001年开始,启动实施“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工程”,每年投入400多万元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文化体系建设,有力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坚持法规化保障,充分发挥民族自治优势,实施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全面完善县、乡、村三级保护网络;坚持区域化传承,实施好《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总第2页共5页体规划》,不断健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信息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继续探索推行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模式,建立完善传统文化项目生态保护区;坚持系统化推进,一手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