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堂的曲线之美VIP免费

课堂的曲线之美_第1页
1/4
课堂的曲线之美_第2页
2/4
课堂的曲线之美_第3页
3/4
课堂的曲线之美 江苏省盐城中学 李仁甫 在一些语文教师的眼里,“文本切入—问题研讨”永远是他们的“教学图腾”。他们往往试图从文本中找出一个所谓“最佳切入点”,精心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一同顺着这个“最佳切入点”与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但是,教师寻找的这个切入点,一定就是最佳的吗?这些问题是学生阅读时产生的真正问题吗? 由此,我联想到一则案例:一堂课上,教师开场在黑板上很漂亮地画了一个“月”字的甲骨文字形,然后激情地赞叹苏轼写月无人出其右,例举了苏轼诗词中的“月”,要求学生找出《赤壁赋》中含“月”的句子来谈体会。学生一段段地找出,教师也一句句地分析,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谈到末段,最后水到渠成地阐述了文中传递出的苏轼从本我到超我的一次心路突围。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 然而,这堂课并没有获得好评。有人如此点评:“这节课所谓的‘行云流水’,其实是缺乏了课堂教学最富魅力的徘徊式曲线之美……不求顺流直下,但要百转千回,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真实的、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让学生在教学场中有一种徘徊式的挣扎——思考、讨论、表述、争锋……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看到亮光打开小口,获得突围的快感,最后融进语文的大海。”教师预设了最佳切入点“月”,并以此为线索安排了教学流程“学生找月—学生评月—教师析月”,虽然课堂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但还是因为缺乏课堂应有的曲线之美而留下了遗憾。 那么,课堂教学的曲线之美究竟从何而来? 让学生切入文本,就有可能带来曲线之美。有人说,倘若文本是玻璃球,我们自然便可洞悉其中的奥义;然而,真实的状况是,文本犹如苹果,我们无法直入其内核,而只能以眼光为刀子,从皮层的某个地方探入,让文本这只苹果渐露深处无穷的隐秘。这“某个地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切入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教师选好一个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文本。其实,“渐露深处无穷的隐秘”之处有若干,不独教师选择的切入点为最佳,学生眼中也存在发现的智慧。学生的每一次切入,对于教师的预设来说,都可能是一次旁逸斜出。优秀教师一定能通过关联与聚焦,让学生在走过曲曲折折的弯路之后还能推门回家。 让学生提问,就有可能带来曲线之美。教师的提问,往往刻意设计最短的线路,希望快速抵达重点与目标。而来自学生的问题如果掺进来,就相当于推着教师走斜边,在没有脚印的地方走出一条曲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课堂的曲线之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