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案例萍乡地区 —— 管道娜 2014 年 10 月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应该培养幼儿哪些方面的良好习惯? 小班阶段:主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 (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有初步的进餐、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愿意参与收捡活动,如收拾自己的碗筷、自己主动喝水等。) 中班阶段:主要培养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方面 (有爱心、会尊重他人、懂礼貌、诚实守信、乐观等) 大班阶段:主要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能力方面 (遵守规则、善于合作、爱护公物、乐于助人、遇到困难不退缩等)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心理素质的发展。在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案例 在幼儿园应该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生活习惯? 1 、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等。 2 、睡眠习惯:能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等。 3 、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有洗脸、刷牙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服装整洁和环境整洁的习惯案例 1 :小班良好用餐习惯的培养 中午,在幼儿用餐前,老师已经多次提醒幼儿用餐时要注意保持桌面干净,告诉幼儿将骨头等放入空碗中,然后组织幼儿用餐。在幼儿用餐过程中,老师也一直在维持纪律,观察幼儿进餐情况,提醒幼儿专心用餐,但是老师虽然多次提醒幼儿要注意保持桌面整洁,也对吃饭干净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甚至对个别不注意卫生的幼儿给予了批评。然而在饭后做清理工作的时候,我们班的幼儿用餐卫生习惯却还是如初,还是不尽如人意。总是会有个别幼儿把饭弄洒,幼儿的桌面有米粒、菜汤等,有的甚至掉到桌布下面,很难清理,地面也很脏。 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在组织就餐过程中教师存在以下问题: 1. 在幼儿进餐过程中没有及时清理桌面,没有很好的为幼儿起到示范作用,也没有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 2. 缺乏对有不良进餐习惯幼儿的关注,没有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