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VIP免费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领域:远古时代:原始社会先秦时期:夏、商、周奴隶社会封建时期:秦汉至明清封建社会时限:1840 年鸦片战争 ( 晚清时期 )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小农经济”① 农业 ②手工业 ③商业;④ 古代的经济政策。公元前221 年公元前 2070 年第 1 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历史科组吕聪玲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农业起源: 生产结构: 作物布局:半坡河姆渡距今一万年左右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北粟南稻神农尝百草认识: ________ 、 ________ 都可作为历史研究的佐证材料,前者 _________ ,后者 _________ 。神话传说考古发现主观性强相对客观第 1 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问题 1 :可以从农民的哪些行为判断其是否精细地耕作?松土、除草、施肥、杀虫、灌溉……问题 2 :农民以上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提高单位产量。 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来提高总产量。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A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平均亩产量 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农耕区 23 小亩 1 . 37 石 32 石 中原农耕区 30 小亩 1 . 5 石 45 石 西北屯垦区 74 小亩 0 . 4 石 29 石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C一、生产力发展: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逐渐形成时期及代表作用耕作工具的演进水利工程的修建原始 - 商周:木器、石器、骨器春秋战国:铁器、牛耕唐代:曲辕犁 ( 标志步犁定型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上古时期:大禹治水传说春秋战国:都江堰、郑国渠等两汉:漕渠、白渠,治理黄河等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总结: __________ 以来,随着 ___________ 的使用,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形成并日臻完善。春秋战国铁器、牛耕铁犁牛耕是中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