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 多元评价方案的建构 彭州市五区片课改实验研究总课题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课程改革的实施,一切着眼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育人的质量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的崭新的教育理念已深入我们每个教育者的心灵,教育的评价需要一种崭新的、科学的、促进教育发展的评价方式。但传统的应试教育下的“高考指挥棒”式评价方式影响着基础教育的评价,阻碍了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此,我们就必须建构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思想和理念的多元评价体系。我区片课改教研联组在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中,建构的一种符合我区片小学的教师、学生、课堂的多元评价体系。具体评价方案如下:一、教师的多元性评价新课程更加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评价是以增强教师危机感、责任感和内驱力的手段的一种评价方式。其目的是变以往的学校“要我做”为教师自身的“我要做”,“我会做”,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一)、评价的主要指标体系1、基本目标,主要包括巩固率、合格率、优生率以及教学常规的执行、完成基本教研任务。2、发展性目标,主要包括学历进修目标、理论学习目标、业务学习目标、教学研究目标教学研究目标考核教师专题教研、举办专题讲座(或汇报活动、汇报课)、指导青年教师的情况;指导学生参赛,指导学生发表作品和转化“潜质生”情况。3、教师互评,包括职业道德、教学工作、研究素养、总体评价。重点考察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教育研究能力,合作能力及该教师在同事心目中的满意程度。4、家长社会评价,包括师德,工作能力,总体评价,检测该教师以上各方面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的满意程度。(二)、评价实施原则1、发展性原则: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目标。2、自主性原则:教师教学工作目标中的发展性目标,由教师依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自主确定。3、激励性原则:教师评价以激发教师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4、开放性原则:教师评价以教师自主确定目标开始,由家长、教师自己和学校评价相结合,体现其开放性。5、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评价的基础目标和发展性目标采用定量评价,其中发展性目标“上不封顶”,而教师互评和社会家长评价采用定性评价。(三)、评价实施的一般程序自我鉴定 鉴定目标 责任落实 自我规划 自我考评 部门同事评 学校考评(四)、教师评价管理1、期初。教师进行自我规划,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通过学校与教师本人商谈,鉴定目标责任书;学校认真检查、指导教师学科计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