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 9 课《老王》教学设计婺源县清华中学 余勇超【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塌败、取缔、伛、翳、骷髅、绷、滞笨、愧怍”等词语。2、培养学生如何通过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来归纳其性格特点的能力,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3、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弱者,并能以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同情心。【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教学难点】:探究材料安排的特点及全文的线索。【教学方法】:1、采用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来完成本课教学。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播放 MTV《爱的奉献》创设教学情境,教师激情导入: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却有金子一般的心,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老王》这篇文章,探究这个问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 1、作者、背景简介:教师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作者杨绛和写作背景。2、投影显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注音:塌败(tā) 取缔(dì) 伛(yǔ) 翳(yì)骷髅(kū lóu) 绷(bēng) 滞笨(zhì) 愧怍(zuò) 三、整体感知,走近老王。 快读课文,初步感知老王,研讨以下问题: 1、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老王的生活境况?生活境况如何?用哪一个字来概括他的命运最恰当。 2、文章写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断?是什么?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体现了老王哪方面的性格? 明确 :1、老王的生活很“苦”,文章主要是从以下方面来写的: 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2、生活贫困的老王又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善”表现在三个方面: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车费心不安,去世前一天,还拿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3、作者一家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表明了什么?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B 、老王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