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旅游发展情况汇报(市政协调研)**县现代农业重点工作情况汇报(20XX年5月28日)**县总面积2729平方公里,辖7镇71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4万人。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出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农村繁荣稳定的良好势头。先后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农村建设试点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试点县、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和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大县、肉牛产业大县、蔬菜产业大县。20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4.91亿元,增长9.3%,其中农业增加值13.78亿元,增长5.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8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达10088元,增长12%。一、强化保护与治理,切实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一)突出集中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去年以来,在交通干线、旅游景区和集镇沿线确定了32个村48个综合整治示范点,针对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别-1-制定和完善了具体整治方案,全力开展以“四化”、“五改”、“六有”、“三落实”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至目前,已分别完成居民点前、中、后院及围墙改造996户、405户、407户和304户,架设太阳能路灯572盏,建成垃圾填埋场30个。今年3月份以来,县上先后召开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现场观摩推进会议,精心安排部署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县镇两级集中利用3-4月两个月时间,下大力气解决影响城乡环境面貌的突出问题,结合春季造林绿化工作,重点组织实施镇村道路、农田林网、村庄周围绿化美化,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第1页共9页同时,采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等措施,促使群众养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二)完善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四化”示范村建设。抢抓我县被确定为全市整县推进新农村“四化”村建设试点机遇,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400万元,支持整县推进“四化”村建设;对当年列入全省“千村美丽”建设的示范村,县财政给每个村配套资金100万元进行扶持。同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统筹安排、合力推进”的原则,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危旧房改造、小城镇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土地整理、一事一议、造林绿化、牛羊产业大县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四化”村建设。目前,已建成“千村美丽”示范村8个、“万村整洁”村20个、“四化”示范村15个。20XX年以来,积极争取实施7个镇27个村中央环境综合整治项-2-目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26万元,建成生活污水处理站13座,氧化塘2处,排污管网21.14公里,日均污水处理能力达332吨;配备垃圾箱863个、垃圾车361辆、垃圾斗234个、垃圾压缩清运车8辆。农村环保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三)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和脏乱差现象。针对我县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群众发展畜牧养殖积极性高的实际,县政府坚持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切入点,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的意见》,自20XX年以来县财政每年筹措专项资金500万元,乡村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加大对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秸秆高效利用率。至去年底,全县已累计建成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示范点93个,青贮窖10644座86万立方米,年青贮黄贮玉米秸秆52万吨,秸秆利用率达75%以上,逐步探索出了“加工秸秆-养殖牛羊-增加肥料-多打粮食-多产秸秆”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益,减少了农村火灾隐患,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第2页共9页二、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土地规模经营不断壮大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鼓励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适度规模流转土地,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主,转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