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的第一个“分化点”及对策摘要:初中生学习化学课程时,在各个学习阶段都存在学习困难,从而出现知识分化,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当前初中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第一个“分化点”形成的几个主要原因,并提出自己对策。关键词:初中 化学 第一个分化点 对策根据现行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课程计划的安排,从初中三年级(即新课程中的九年级)起开始开设化学课,初三教学是化学科的启蒙教学,由于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学习心理及知识水平发展的阶段性,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学习困难,从而出现两极分化,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要求,完成不了学习任务,学习成绩出现明显滑坡。我把出现学生成绩滑坡的学习阶段称为“分化点”。化学学习分化点的出现有许多处,“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教学是化学教学的第一个分化点。在这我仅从我个人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分析出现初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的这个分化点形成的几个原因,挖掘形成这个分化点的主要根源,结合亲身教学经历,谈自己如何消除学生学习困难减少分化的一些教学实践和体会。初三开始学化学时,通过“绪言”的学习,化学实验、新颖实用的化学知识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给化学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然而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从第二章的后半段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教学开始,化学教学出现了第一次分化,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一 分化点形成的主要原因1、学生的心理因素1当前,由于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对广大农村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冲击很大,致使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面对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畏葸不前。“读书无用论”对城镇学生的冲击虽然不大,但城镇学生大都娇生惯养,依赖性很强,学习往往不够刻苦,更没有独立克服困难的习惯。加上初中生心理上不够成熟,兴趣的稳定性不够,面对困难很容易使“几分钟热度”退至“冰点”。元素符号、化学式都用字母表示,抽象难记,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面对抽象的化学符号,马上就会产生厌恶心理,不愿意用心去学,去记,特别是英语课学得不好的学生,对外语学习已有根深蒂固的厌学心理,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时,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心理,认为化学科就是“第二门外语”,从而放弃了学习。2、教材的编排过于集中①化学用语在章节分布的密度上相差较大,从教材第一页开始,前面的十几节课文中一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