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的条件 “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的一个重点,是对七年级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探究、实验、合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以及对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情感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一课。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 材 分 析( 2 )通过实验观察,会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 关系。1 、知 识 目 标 :( 1 )通过亲自动手做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实 验,推断出种子萌发的必备环境条件和 自身条件。(二)教 学 目 标 2 、能 力 目 标 :( 1 )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学会控制 实验条件及实验变量。 ( 2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3 、情感目 标 :( 1 )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及探索科学的乐 趣。 ( 2 )进行珍爱生命、热爱生物的情感教 育。( 3 )通过介绍生物兴趣小组的模拟酸雨探 究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设置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对实验现象 的解释分析。 教 学 重 点 : ( 1 )种子萌发的必备条件是本课知识重点。( 2 )设计对照实验是本课技能训练重点。 教 学 难 点 : 对于探究实验学生并不陌生,在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和第三节“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中都已经尝试过,已经初步体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及什么是对照实验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鉴于本次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所涉及到的变量较多,如果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把大家假设的影响种子萌发的各种因素,单独考虑,分别设置对照实验来验证,这样更符合学生认知、逻辑思维过程,便于探究活动的展开,进一步落实设置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训练。二、学 情 分 析 本节课主要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针对种子萌发的各种环境条件,先由学生根据生活常识讨论分析做出假设,再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每一假设因素制定探究计划,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交流逐步改进完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探究计划,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下继续以组为单位实施计划,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并对一些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原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合作能力,很好的落实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 三 、教 学 对策 四、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