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中职学生就业前的教育 中职教育就是培养行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行业的生产第一线工作。学生在校学习只有两年时间,所学课程比较多,真正用到技能上的时间比较少;加之中职学校的设备离行业、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是很高。因此,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只能是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基本的专业技能。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行为习惯,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良好的劳动纪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才能为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成为行业需求的人才。一、学生就业的心理因素 1、定位不准确,待遇期望值过高首先,学生没有把自己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专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有的同学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遍地是黄金,出去就能拿三五千,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同学们就开始抱怨,心理上就有一种落差,认为上当受骗了。其次,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很难立即胜任。用人单位一般要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培养,让他们能早日适应岗位的要求。 2、没有吃苦耐劳精神 现在学生当中,独生子女较多,主要表现为吃苦精神不够,娇气太重。学生到单位实习,刚开始还能吃苦,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学生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示出来。同时,这些学生的父母大多比较溺爱孩子,不忍心自己孩子受苦,让学生主动辞去工作。还有一些学生既怕苦怕累,又没有上进心。3、年龄偏小处事的能力较差 学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大多只有 18 岁左右,社会阅历很有限,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交往,使就业面临困难。二、应对的一些想法 1、明确目的,对症下药。 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能胜任工作的、行业需求的专业知识、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让学生能适应单位的要求,并能在单位站稳脚跟。 这就要求教师把就业教育要融入到教学之中,走出校门,多到行业调研,了解行业需求,并应用到教学之中。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有的学生形成了任性、懦弱等心理问题,在意志品质上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和压力,勇敢地面对现实。让学生明白:吃苦并非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