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 1—3 页教学目标: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 1 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具:刻度尺一把,5 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 1 厘米的小正方体,别针,花生。学具: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教学过程设计: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左、右小组分开测量。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 5 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 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 2 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 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 1 厘米为单位。)(2)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1(3)板书课题。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1.介绍 1 厘米:那么你知道 1 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 0 到 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2.感知 1 厘米的实际长度:(1)把 1 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2)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 1 厘米;(3)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 厘米;(4)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 2 厘米长吗?(从 0 到 2)从刻度“0”到哪儿是 3 厘米长吗?(从 0 到 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1)这有一张纸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