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力的一点体会亳州七中 李继磊古往今来,多少成功人士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取得成功,反思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反思,其实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过程,或者说是“思考关于思考”,有利于组织和管理个体的大脑活动,促进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我们应该在平时教学中,抓住每一个机会,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思维素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养成反思的习惯,逐渐形成自我觉察、自我探究、自我监控的思维过程。我认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反思力的培养可分两个阶段:功利性反思阶段和自觉性反思阶段。一、 功利性反思阶段功利,指功效和利益。当反思对自己追求的目标:“提高成绩”有实质性帮助,并具有可操作性时,他们便会对之有较大的兴趣。为此,我们可以从错解和好题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一)从错解中激发学生反思的兴趣学生们天生喜欢学习,他们会追求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个人对成败的期望决定着他们对错题有一定的兴奋性,刺激着他们探究的学习欲望。1、利用作业中的错解进行反思。一个大红叉,对每一个学习有点感觉的学生或多或少是一个刺激,“这题为什么错了?”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必有一种愤懑的感觉,有一种强烈的寻根究底的心情,我们应及时抓住学生的这种感觉,诱导他们反思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了?基础知识未掌握好?还是对知识理解错误造成的?平时有类似的错误吗?我们从中能吸取什么样的教训,有何启发?进而把它们放进错题集,时而习之。2、利用典型易错例题进行反思。有一种教学法叫做“陷阱教学法”,先给学生制造一个陷阱,诱其跳下去,然后让学生进行纠错,找出原因,我们在一旁进行点拨,使其茅塞顿开,反思的兴趣也就更浓了。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例 1:已知角 终边在直线上,求角 的三个三角函数值。(错)解:在角 的终边上任取一点,则 ∴ 忽然有学生说:“错了”。我乘机问:“错在哪里?”有人答:“如果取点呢?”大多数学生点头了。“错误是怎样产生的?”“由于直线被原点分成了两条射线,一条在第一象限上,另一条在第三象限上,解中只考虑了一种情况,故产生了漏解。”有学生回答得挺好。“怎样做才能做到不漏解?”我紧追不舍,“先取点,再取- 1 -就可以了。”解完后,我再举下例。例 2:已知角 的终边经过,求 的三个三角函数值。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