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 学年度历史中考第一轮复习中国现代史( 1949 年至今) 考点 12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提出: 1953 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1954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2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 、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世界上产生深远影响,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二、万隆会议2 、性质(特点):3 、万隆会议的主题:( 第一次亚非会议 )1 、时间: 1955 年 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参加国主要是一些亚非独立国家讨论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各国发展问题 请思考 : 会议有没有发生意外 ? 什么意外呢 ? 周总理又是怎么处理的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动脑筋 一个美国记者高度评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发言 , 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发言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4 、面对的困难: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会议出现尖锐分歧,有人恶意攻击中国,会议濒临分裂的危险。5 、周恩来的应对: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意义: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6 、体现出周恩来怎样的品质: 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从容不迫、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共同探究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么说的周恩来发言的精髓“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 “ 求 同 存 异”亚非国家都有共同的曾被殖民侵略过的历史,现在都有发展经济的需要,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谋求经济发展。亚非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建设道路不同。“ 同”——“ 异”—— 想一下“求同存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吗?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