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7 省道暨文青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前言57 省道和文青公路始建于六、七十年代。由于公路标准低,路况差,山高路险,弯急坡陡,很少有车辆在该路段中行驶,来往车辆大多绕道行驶,由温州而至为满足国防和山区经济发展需要,改善交通条件,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和对外交流,文青公路的改建已列入文成县“十五”计划的 首位,并列入温州市立体交通网络规划。57 省道和文青公路改建计划中的文成段一期;青田段一期、二期;瑞安段等各段的前期工程早已完成(或已顺利实施),因而 57 省道和文青公路的三县交界路段成为交通瓶颈,此即 57 省道和文青公路的文成二期、青田三期的建设已成当务之急。而在 57 省道的瑞安段与文青公路的衔接上,又由于历史原因产生错位(高差悬珠),需进一步比较,协调解决。为此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于 2002 年 5 月编制完成了《57 省道暨文青公路改建工程(57 省道汤垟~东坑段)(文青公路东溪桥~石良坎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浙江省交通厅于 2002 年 8 月 8 日以浙交复[2002]170 号文对该报告书进行了批复。根据工可报告评估专家组的意见,遵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单位委托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进行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组织专业人员对拟改建公路进行实地踏勘及资料收集,在温州市环保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沿线地区的社会、生态、公众参与调查,并对工程建设期和营运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和评价。现已编制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敬请审查。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杭州市天目山路 111 号·1·1 总论 57 省道暨文青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 总论1.1 工程建设的意义(1)加强战备的需要57 省道是我省东南沿海的战备公路,是 104 国道的内线,因线位较隐蔽,是不可缺少的战备公路。为适应未来战备的适用,须提高标准。(2)实现“十五”公路网建设本公路建设可打开出口通道,促进资源开发和对外交流、推动三县经济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完善温州市和文成县的“十五”公路网建设。(3)为国道分流57 省道北接青田 330 国道和金温铁路青田站,南联瑞东线经文平公路至岱口接 104 国道,直达敖江港和闽东南沿海城市。能分流 104 国道的温州、瑞安、平阳三市县的交通特别拥挤路段的车流负荷。(4)开发侨乡本工程贯穿侨乡文成县玉壶镇和青田县山口镇。工程建成后,可开发侨乡,引资招商,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5...